白石溪边自结庐,烟霞明灭上清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旧友相依万里馀。
叶下绮窗银烛冷,荷翻翠盖水堂虚。
烦君远示青囊录,欲报琼瑶愧不如。

寄题陈玉垒太史清华楼居集句四首

白石溪边自结庐,烟霞明灭上清居。古人已用三冬足,旧友相依万里馀。叶下绮窗银烛冷,荷翻翠盖水堂虚。烦君远示青囊录,欲报琼瑶愧不如。

诗句翻译

  1. 白石溪边自结庐:在白石溪边的山中建立了自己的小居。
  2. 烟霞明灭上清居:烟雾缭绕,仿佛天上仙境,居住其中宛如仙人上清。
  3. 古人已用三冬足:古代的智者已经度过了三个冬天,他们的思想已经足够丰富和充实。
  4. 旧友相依万里馀:与老朋友相隔遥远,但情感却依然深厚如旧。
  5. 叶下绮窗银烛冷:当叶子落下时,华丽的窗户被月光照亮,银白色的蜡烛显得格外冷清。
  6. 荷翻翠盖水堂虚:荷叶翻滚,绿盖覆盖着空荡的水阁。
  7. 烦君远示青囊录:烦请您将《青囊书》这样的宝贵资料带给我,以便我能更好地学习。
  8. 欲报琼瑶愧不如:我虽渴望以自己的方式去回报,但总觉得自己无法与之相比。

注释详解

  • 白石溪边自结庐:白石溪边,指诗人居住的地方位于溪流旁边。自结庐,即自行建造住所。这里的“白石”可能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绘,而“溪边”则直接指出了住所的位置。“自结庐”强调了诗人对自己居所的独立自主和个性追求。
  • 烟霞明灭上清居:烟雾与阳光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仙境氛围。“上清居”可能是指一个远离尘嚣、接近仙界的地方。在这里,“烟霞明灭”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幻无常,而“上清居”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 古人已用三冬足:古人已经经历了三个漫长的冬季,他们的智慧和学问已经非常深厚。这反映了诗人对古人深厚的敬意以及对自身学识的自信。通过“已用三冬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愿意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决心。
  • 旧友相依万里馀:旧友之间虽然相隔遥远,但彼此之间的友情却依旧牢固。这种距离感使得友情更加珍贵和难忘。通过“相依万里馀”,诗人展现了友情的力量和深度,即使在分离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紧密的联系。
  • 叶下绮窗银烛冷:当树叶落下时,绮窗被月光照亮,银烛显得更加冷寂。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人所处的环境和他内心的感受。
  • 荷翻翠盖水堂虚:荷叶翻滚,翠绿的荷叶仿佛为水阁提供了一层翠绿色的覆盖物。“翠盖”形象地描述了荷叶的形态和颜色,而“水堂虚”则给人一种空旷、宁静的感觉。通过这些描述,诗人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
  • 烦君远示青囊录:烦请您将《青囊书》这样的宝贵资料带给我。“烦君”表示对朋友或亲人的一种请求和依赖,而“青囊录”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籍或文献。这里体现了诗人在求知方面的迫切需求和对知识的重视。
  • 欲报琼瑶愧不如:我虽渴望以自己的方式去回报,但总觉得自己无法与之相比。“琼瑶”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东西,而“愧不如”则表达了一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追求回报时的谦虚态度和自我反思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不仅描绘了山水之美、自然之变,还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友情的感激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