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半轮秋,烽火城西百尺楼。
烟柳疏疏人悄悄,西风淡淡水悠悠。
闹依陶士开三径,肯学张衡咏四愁。
见说夜深星斗畔,群仙相望在瀛洲。
峨眉山月半轮秋,烽火城西百尺楼。
烟柳疏疏人悄悄,西风淡淡水悠悠。
译文:
半轮秋月映照峨眉山,城西烽火台上高百尺。
烟雾缭绕的柳树稀疏而宁静,深夜里只有西风吹过水面悠悠。
闹市区三径交错热闹非凡,不愿学习张衡咏四愁诗。
听说夜晚在星斗下群仙相望,仿佛在遥远的瀛洲岛相遇相聚。
赏析:
峨眉山月半轮秋,烽火城西百尺楼。
峨眉山月半轮秋,烽火城西百尺楼。诗人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如洗,照亮了峨眉山的半边山峦,同时也照耀在烽火台上的高楼之上。这个场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孤独和寂寞的氛围。烽火台是战争时期的重要军事设施,但在这里,它却成为了诗人表达内心感受的载体。
烟柳疏疏人悄悄,西风淡淡水悠悠。
烟柳疏疏人悄悄,西风淡淡水悠悠。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烟雾笼罩下的柳树显得有些稀疏,人们也静静地躲在角落里,不敢轻易露面。而远处西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使水波荡漾,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这里的“人”字,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或者他所怀念的人。他们或许正在悄悄地关注着诗人,或者正在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宁静。
闹依陶士开三径,肯学张衡咏四愁。
闹依陶士开三径,肯学张衡咏四愁。这里的“三径”,指的是古人常在庭院中开辟的三条小路,寓意着隐居、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他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远离尘世,而是愿意在闹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之地。同时,他也不愿意像张衡那样吟咏四愁,而是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
见说夜深星斗畔,群仙相望在瀛洲。
见说夜深星斗畔,群仙相望在瀛洲。这里的“星斗畔”,指的是夜晚的银河边缘。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空景象。星星点点,如同天上的珍珠,闪烁在夜空中。而群仙则在银河的边缘相望,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思念和期待。这既是一种浪漫的想象,也是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而“瀛洲”则是传说中的仙境,诗人用它来暗示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
这首诗以峨眉山月为主题,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间烟火的冷漠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