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渡南溟似祖磨,当年发愿意如何。
黄龙世远禅机寂,白马经留佛法多。
振锡琼花移宝树,浣衣孝水接恒河。
人天此会良非偶,祇苑谁传证道歌。
【注释】
憨山上人: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神秀。
杯渡南溟:指南宗六祖惠能渡海而来。
当年发意:神秀在黄梅寺受印可时,曾发“不立文字”之旨,故称。
黄龙世远禅机寂:指禅宗黄梅派。
白马经留佛法多:指禅宗五祖弘忍传衣法。
琼花移宝树:用佛教故事。佛在华林园讲《金刚经》,天女散花,其花如玉,故名。《维摩诘经》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诘:“吾有众香积菩萨,于无量千万亿国土中,供养诸佛及大菩萨、善男子、善女人,是诸众生各发一香,积集诸香,以散诸国。汝今欲知诸佛菩萨及诸众生所积集香多少乎?”维摩诘曰:“如来所得,如虚空中风力所吹,微细不可得量。”
浣衣孝水:指禅宗五祖弘忍在洛阳传衣钵。
祇苑谁传证道歌:指唐代玄奘法师从印度求取真经回长安。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写憨山和尚与六祖慧能的会面,颂扬了他们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伟大业绩,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向往之情。首联写憨山和尚与六祖慧能的会面,颔联写慧能传授袈裟,颈联写慧能讲《金刚经》,尾联写慧能西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这首诗通过对憨山和尚与六祖慧能的会面以及他们的事迹进行叙述和描绘,展现了他们在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方面的卓越贡献。其中,憨山和尚与六祖慧能的会面是这首诗的核心事件,通过这一事件,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憨山和尚与六祖慧能的事迹进行描述和描绘,展现了他们在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方面的伟大事业。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和繁琐的修饰,但却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憨山和尚与六祖慧能的伟大事迹和崇高品质。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能够让人产生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憨山和尚和六祖慧能的事迹进行描述和描绘,更是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佛法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所在。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