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旦赋鸱鸮,流言亦坎坷。
不智与不仁,圣人且有过。
投杼动慈颜,按剑明珠挫。
由来天性间,情理俱无奈。
唐虞世已远,殷周道未坠。
上嘉下乐间,无可无不可。
吾闻采薇子,清风起廉懦。
延陵挹高悰,达节亦可贺。
文王如可师,周公岂欺我。
儿曹尚勉旃,圣贤亦人做。

【诗句解析】

  1. “姬旦赋鸱鸮”: 这句指的是周朝的奠基人周公旦在《鸱鸮》诗中描述了一只鸱鸮被囚禁后发出的哀鸣,比喻了人在困境中的悲鸣。
  • 注释: 周公旦,名旦,西周初期政治家、思想家,封于鲁(今山东曲阜),故称周公。
  • 赏析: 此句通过周公旦的典故,引出下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强调即使是圣人也可能犯错。
  1. “流言亦坎坷”: 这里指流言蜚语也能让人遭遇困难和挫折。
  • 注释: 流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言论。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社会环境中言论的影响力和其对个人的影响,暗示了舆论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
  1. “不智与不仁,圣人且有过”: 指出智慧和仁爱并非圣贤所必需,甚至有时候是过犯的根源。
  • 注释: 不智、不仁,指缺乏知识和道德。
  • 赏析: 这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理想人格的期望,即圣人应具备的品德,但同时也提醒人们,即使圣人也难逃过错。
  1. “投杼动慈颜,按剑明珠挫”: 描绘了一个场景,有人因谗言而动摇了原本善良或正直的人。
  • 注释: 投杼,比喻听到不实之辞。
  •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谗言的力量,可以轻易地改变一个人的本性,从而引发对人心易感和社会谣言危害的思考。
  1. “由来天性间,情理俱无奈”: 强调无论从人的本性还是从道理上讲,都无法完全避免犯错的可能。
  • 注释: 天性,指自然本性;情理,指道德伦理规范。
  • 赏析: 这句话揭示了人性固有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即便是最善良的人也难以完全避免犯错。
  1. “唐虞世已远,殷周道未坠”: 表示虽然时代变迁,唐尧、虞舜这样的盛世已经过去,但像商朝和周朝这样的文明仍然持续至今。
  • 注释: 唐尧、虞舜,传说中的五位圣君;殷周,指周朝之前的商朝。
  • 赏析: 此句反映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尊重,强调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中,某些文化和制度依然能够传承下去。
  1. “上嘉下乐间,无可无不可”: 表达了一种中庸之道的思想,即对于上层社会的赞许和下层社会的娱乐之间,既无必要也无所谓。
  • 注释: 上嘉、下乐,可能指统治者和平民百姓。
  •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观念,即既不过分追求也不逃避责任,保持平和的心态。
  1. “吾闻采薇子,清风起廉懦”: 引用了《诗经》中的《采薇》篇,赞美了一个廉洁而有勇气的人物。
  • 注释: 采薇子,指《诗经·小雅·采薇》中的主人公。
  • 赏析: 这句话通过历史典故展示了古人对于清官贤士的敬仰,强调了清廉与勇敢的重要性。
  1. “延陵挹高悰,达节亦可贺”: 赞扬延陵季子(即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季札)的高风亮节。
  • 注释: 延陵季子,春秋时期吴国的贵族,以忠诚和高尚著称。
  • 赏析: 这句话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和纯洁。
  1. “文王如可师,周公岂欺我”: 认为文王(周武王的父亲)和周公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周公并没有欺骗孔子。
  • 注释: 文王,指周文王姬昌;周公,指周公旦。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学者对于历史上伟人的尊敬,同时也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1. “儿曹尚勉旃,圣贤亦人做”: 勉励年轻人要学习圣贤的智慧,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是圣贤。
  • 注释: 儿曹,指年轻人或孩子们。
  • 赏析: 这句话鼓励年轻一代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同时也体现了对每个人都有成为圣贤潜力的信念。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的结合,展示了古代中国对智慧、道德、公正、勇气等价值的崇尚。它不仅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诗人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