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符明府重儒绅,漳水齐封动四邻。
尊俎诗篇供暇日,旌旗杨柳映深春。
雄关自具临淄甲,博带谁为稷下人。
笑却迂生成懒癖,早从明主乞闲身。

临清赠张宪副同年

握符明府重儒绅,漳水齐封动四邻。

尊俎诗篇供暇日,旌旗杨柳映深春。

雄关自具临淄甲,博带谁为稷下人。

笑却迂生成懒癖,早从明主乞闲身。

注释:

(1)握符明府:指张宪副,掌有朝廷的符节,相当于地方的长官。

(2)漳水齐封:指汉代张衡在漳水边被封为列侯的事。

(3)尊俎:指古代设宴时的酒器和食器。这里泛指宴会。

(4)稷下先生:指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官,是当时著名的学术中心,多聚天下名士。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张宪副即张元度,字元度,本州清河(今属河北)人,曾任殿中侍御史、尚书右丞等职。

“握符”二句,写张宪副的官职地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握符”,掌有朝廷的符节;“明府”,指掌权的官吏。“明府”又兼指掌权者,所以此处“明府”即指代掌权的官吏。“重儒绅”,重视读书人。“漳水”,即漳河。“齐封”,指汉初张良事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故称张良为张留侯。《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还召沛公。沛公曰:‘如约。’驾,往谢。道遇一上将,乘白马,紫衣,拥青巾,自称是使,持盖来,曰:‘吾乃天子使也。沛公不惊。上将怒曰:‘公受诏教,诛暴逆,复立惠帝,君何为者邪?’沛公谓曰:‘吾起微贱,赖公之力也。”后因以“齐封”喻举荐或任用有才德的人。“动四邻”,惊动四方。此两句言张宪副握有朝廷符节,地位尊贵,对四方百姓都有很大的影响。

“尊俎”二句,写张宪副生活豪华。“尊俎”,古时宴饮时置酒器于尊案之上,用以陈列食物,故称“尊俎”。这里借指宴饮之事。“诗篇”三句,写张宪副的高雅情趣。“诗篇”,指诗歌。“暇日”,闲暇无事的时候。“杨柳”,借指春天。这几句说,你饮酒赋诗,吟咏风月,真是闲适愉快啊!

“雄关”二句,写张宪副的气魄豪迈。“雄关”,高大的关口。“临淄”,齐都城,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春秋时齐桓公曾北伐燕、晋,夺取燕、晋土地而建临淄城。“自具”,自己具备。“临淄甲”,指临淄城的防御力量。这里是说,张宪副拥有强大的实力,像临淄那样固若金汤。“博带”,宽大的衣带。“稷下”,稷下学宫旧址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西,战国时是齐国讲学的地方,有许多著名学者聚居其中。后来成为各国招纳贤士之所,故称“稷下”。《史记·田叔列传》载:“齐有稷门,大门之内诸生徒皆诵诗书百家语。……于是齐乃闻全国。……齐王嘉公子之治国议,而罢淳于髡。”后人常用“稷下先生”称集于稷下学宫的学者。“博带”二句,意思是:博大的衣带是谁所系的呢?这是讥讽张宪副没有真正的学问。张宪副虽贵为宰相,但胸无点墨,只是空有其表而已。

末联两句,写诗人对张宪副的劝勉之意:不要做迂腐无用的人,早早地离开明主吧。这实际上是诗人向张宪副发出警告,劝他不要做官迷心窍、不能自立自强的人。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首先,它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前半部分主要采用直陈其事的手法,而中间部分则用比兴的手法,通过写张宪副的生活情趣和才华,暗示其不可信的一面。最后再用直陈其事的手法,表明诗人的观点和立场。其次,这首诗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全诗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先写张宪副的权势地位,第二层写张宪副的高雅情趣,第三层写张宪副胸无点墨、不能自立自强的本质。这种结构布局,避免了单调平板,读起来层次分明,富有变化。最后,在语言表达上也很讲究。全诗通篇用典,但都是自然贴切、恰到好处。特别是最后两句中的两个典故,更是巧妙精当,令人拍案叫绝。

这首赠别诗写得平易流畅,明白如话,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