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夜半致虚澄,始信吾心即六经。
在昔钻研真影响,而今磨洗自光明。
莫于赘处还加赘,须到清时更倍清。
君看东皋岩下水,渐成溪涧向沧溟。

这首诗是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半夜起坐
在半夜醒来后,独自坐着沉思。

忽然夜半致虚澄
忽然意识到夜晚的宁静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清澈透明。

始信吾心即六经
开始相信,自己的内心已经接近了儒家经典《六经》(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的境界。

在昔钻研真影响
在过去,我深入研究并领会了这些经典的真正内涵。

而今磨洗自光明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开始明白了这些经典的真谛,并且自己变得更加明亮、纯净。

莫于赘处还加赘
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多加修饰。

须到清时更倍清
只有等到心境真正清明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的清静。

君看东皋岩下水,渐成溪涧向沧溟
你看那东皋山上的岩石下的水,逐渐汇成了一条溪流,流向了广阔的海洋。

注释

  • 半夜起坐:深夜醒来后的独坐。
  • 忽然夜半致虚澄:突然意识到在夜晚的寂静中心灵可以变得清澈。
  • 始信吾心即六经:开始相信内心的平静与儒家经典《六经》的精神是一致的。
  • 在昔钻研真影响:过去我深入地研究并领悟了经典的影响。
  • 而今磨洗自光明:现在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内省,我的内心变得更加明亮和纯洁。
  • 莫于赘处还加赘:不应该在不必要的地方增加多余的修饰。
  • 须到清时更倍清:只有在心境真正清净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清静。
  • 君看东皋岩下水,渐成溪涧向沧溟:你瞧,那东皋山的岩石下汇聚成的水流,最终流向了浩瀚的大海。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自己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总结与表达。通过对“夜半”与“清时”的描述,诗人强调了内心清净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他提倡在忙碌和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清明,以达到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最后一句则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心灵清澈与广阔世界之间的关系。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展现了苏轼深邃的人生感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