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引何郎兴,山余支遁名。
寒泉似陇水,僧笛学羌声。
一雨花林寂,无人山殿清。
年年二三月,繁丽不堪行。

【注释】

支硎:山名,在今浙江桐乡县西北。

何郎:指东晋谢安。

支遁:晋末僧人,有《支遁集》。

陇水:即泾水,源出今陕西甘泉县。

羌声:古代羌人所吹奏的乐声。羌:古代西北游牧部族。

花林:指梅林。

清:寂静。

二三月:指初春时节,梅花盛开的时候。二三月:二三月,指初春时节。二三月,指初春二月,农历正月和二月初。

繁丽:繁花似锦。

行:动词,行走。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诗人在支硎寺观赏了梅花,听僧人吹笛,诗中赞美了梅花的美丽与僧人吹笛的技艺。首联以梅花起兴,颔联写梅花之美,颈联写梅花之高洁,尾联写梅花之美。

“支硎寺看梅听僧家吹笛”,诗人登上支硎寺,远眺群山苍翠、云雾缭绕,俯视山下的梅林,只见梅花盛开,如云似雪,令人赏心悦目。他驻足聆听僧人吹笛,那优美的旋律仿佛从天外传来,让人陶醉其中。于是,诗人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何逊的诗句:“寒梅著花未?”诗人感慨道:“梅引何郎兴。”何逊是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咏梅佳作。诗人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他也感叹自己虽然身处山林之中,却无法领略到梅花的风韵。颔联“山余支遁名”中的“支遁”,指的是晋代僧人支道林,他曾隐居于剡溪畔的支硎山,后人因此称其为“支遁”。诗人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在山林中的孤独和寂寞之感。而“寒泉似陇水”则是形容梅树生长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顽强地生长着枝蔓。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又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雨花林寂,无人山殿清。”“花林”指的是梅花林,“山殿”则是指寺庙中的大殿。诗人描述了一场春雨过后,花林变得静谧无声,而山殿也显得格外清幽。这里的“花林寂”描绘了梅花在春雨中更加娇艳动人的景象,而“山殿清”则表现了寺庙内的氛围宁静祥和。这句诗既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于寺庙中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和超脱。尾联“年年二三月,繁丽不堪行”则是抒发了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这里的“年年”指的是每年春天,而“二三月”则是指春天的月份之一。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每年春天都会去欣赏梅花美景的心情和愿望。同时,这句诗也反映了梅花的美丽和春天的生机勃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梅花和寺庙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感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超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