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厓层壑水粼粼,一见渔舟一问津。
修竹到门云里寺,流泉入袖雨中人。
地从南渡多遗恨,湖比西家亦效颦。
酒似鹅黄人似玉,不须深叹客途贫。

【注释】

  1. 乱厓:参差不齐的山崖。
  2. 层壑:重重叠叠的山沟。
  3. 粼粼:水光闪烁的样子。
  4. 渔舟:渔船。
  5. 云里寺:在山顶上的寺庙。
  6. 地从南渡多遗恨:指南宋灭亡后,国土沦陷,人民遭难,有亡国之痛。
  7. 效颦西家:模仿西施(美女)的容貌。西施是春秋战国时越国的美女,她以沉鱼落雁之容闻名于世,后来人们常用“西施病心”比喻女子因思念爱人而容颜憔悴。这里用西家效颦,意谓学人家的样子。
  8. 鹅黄:黄色的鹅毛。
  9. 人似玉:像美玉一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诗人游东钱湖(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时候。当时,金兵大举入侵,宋室南渡,国事艰危。此诗反映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情怀。
    首联两句写景抒情。乱崖、层峰、水波粼粼,景色秀丽;一见渔舟,便知人已登岸,问津,便知此地是游览之地。这两句诗,既点出时间地点,又渲染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气氛。
    颔联两句写自己到访东钱湖,先见云里寺,再闻潺潺流水声,仿佛置身仙境。“流泉入袖雨中人”,这是说诗人漫步在山间小路上,听泉声入袖,看雨中行人,如画一般。
    颈联两句抒发对南宋亡国和国土沦丧的感慨。“地从南渡多遗恨”,意思是说南宋的江山从南渡后就有许多遗憾。“湖比西家亦效颦”,是说湖面比西施所化的西施还要美丽,但西施却要学颦儿,让人感到惋惜。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尾联两句写景抒情。“酒似鹅黄人似玉”,意思是说酒色如同鹅黄色一样鲜亮,人也如同美玉一样洁白无暇。“不须深叹客途贫”,意思是说不需要为旅途中的穷困而叹息。最后两句,诗人用“鹅黄”、“人似玉”来喻人的美貌,用“客途贫”来反衬自己的富贵闲适,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