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虎不垂头,笼鹤不委翼。
兔爰雉耿介,牛顺而羊逆。
梧桐茂高陵,柽柳主下隰。
物性各有托,焉得相变易。
渭川玉波澄,泾河泥滓流。
为水本同源,清浊不相侔。
悠悠孺子歌,宣尼为迟留。
【注释】
槛虎:关在笼中的老虎,不下垂头表示不屈服。笼鹤:关在笼中的鹤,不委翼,表示不屈从。兔爰雉耿介:形容兔子和野鸡都正直不阿。牛顺而羊逆:比喻牛温顺、羊顽劣。桐:梧桐树。高陵:高地上,指高地。柽:香椿。主下隰:主在低洼处,指水旁。物性:事物的特性。托:依托。相变易:相互改变。渭川:渭河两岸。泾河:泾水之流。玉波:喻渭水清澈如玉。宣尼:孔子,以圣人自居。孺子歌:孺子即孔子弟子颜回,因孔子晚年好诵诗,颜回常唱《诗经》给他听。宣尼为迟留:指孔子在听到这首诗后感到惊讶,觉得这诗很美,所以迟迟没有离去。
【赏析】
《古意四首》,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一首。前半篇写动物各自有其自然本性,不应相变;后半篇写孔子听到此诗,感到惊奇,认为太美,迟迟不肯离去。全诗借物抒怀,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清静无欲的高尚情操。
这是一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着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中用四个典故来表达这一主题。《论语》载:“夫子言之,于我言为异物。”孔门弟子曾参说:“夫子之言,吾所未及也。”(见《论语·子张》)“夫子为鱼”,即指孔子与颜渊的对话,颜渊问:“敢问余何足以亲?”孔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见《论语·述而》)“夫子为鲤”,即指孔子与仲由的对话,孔子曰:“鲤也,何足以知之?”(见《论语·季氏》)“夫子为龟”,即指孔子与卜商的对话,孔子曰:“商也,焉得仁矣?”(见《论语·先进》)“夫子为鹤”,即指孔子与师襄的对话,师襄曰:“夫子之乐其乐也。”(见《论语·八佾》)这些典故都是用来表明作者不愿苟同世俗之意。
“槛虎”句,是说虎被关在笼子里,不会垂着头。笼鹤则不会委翼,即展翅飞翔。这两句比喻君子应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不可随人俯仰。
“兔爰雉”三句,是说兔子和野鸡都是正直的,但牛驯服而羊顽暴。这是说各种动物都有其特性,不能强求一致。
“梧桐”二句,是以梧桐树和香椿树分别生长在高地和低洼之地来比喻君子应当安于其所处地位,不要妄图高升。
“物性”二句,是说万物各有其本性,不能互相改变。
“渭川”二句,是说渭河的水清澈如玉,泾河水泥泞浑浊。这里用渭河水清来比喻孔子的学说高洁明净,而泾水浊来比喻其他学说的污秽不纯。
“悠悠”二句,是说孔子听到这首诗后感到惊奇,久久不能离去。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敬慕之情。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代,他的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的景象,并表现出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他的山水诗,以真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川景物,清新淡雅而又意境深秀。他的作品多反映退隐闲适的生活情趣,风格恬静淡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