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正悠悠,图书上越舟。
潘舆怜远道,华服炫晴洲。
况是蓬瀛客,真成天姥游。
明光残草在,桂树莫淹留。
注释:
春水正悠悠,图书上越舟。
潘舆怜远道,华服炫晴洲。
况是蓬瀛客,真成天姥游。
明光残草在,桂树莫淹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孙志高侍母归浙的旅途表示了深深的不舍和祝福,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期望。
首句“春水正悠悠”,描绘了一幅春日江水流淌的景象,春水悠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图书上越舟”,诗人将书卷比作越舟,意味着书籍是人类智慧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的思想与追求,而越舟则象征着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第二句“潘舆怜远道”,表达了诗人对孙志高远道跋涉的同情和理解。潘舆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诗人用它来象征孙志高的出行,同时也暗示了孙志高此行是为了侍养母亲,充满了孝心和责任。
第三句“华服炫晴洲”,则赞美了孙志高所穿华服在阳光下的光彩。华服象征着孙志高的身份和地位,而晴洲则代表了他即将到达的新的地方。这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孙志高未来的期许。
第四句“况是蓬瀛客”,则是诗人的自我抒发,他自比为“蓬瀛客”,意味着他像仙人一样生活在仙境之中,但他却选择离开这个仙境去面对现实的生活。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句“明光残草在,桂树莫淹留”,则是诗人对孙志高的祝福。明光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残草则代表着生活的艰难和挑战。诗人希望孙志高能够勇往直前,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停滞不前。同时,“桂树莫淹留”也寓意着孙志高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