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精神异,银台物望高。
论文追汉魏,飞笔下刘曹。
国富还堪问,民穷未可劳。
滁阳无限景,山水正滔滔。

诗句解析及赏析

1. 玉树精神异,银台物望高。

  • 注释:这里的“玉树”比喻吕仲仁像高贵的树木一样,具有非凡的气质;而“银台”则指代朝廷中的高官显贵或显赫的地位。
  • 译文:吕仲仁的气质和地位非凡,就像玉树一般珍贵。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吕仲仁崇高地位和杰出气质的赞美,通过对比玉石与树木,强调了吕仲仁的高洁品质。

2. 论文追汉魏,飞笔下刘曹。

  • 注释:在文学上,“汉魏”指的是东汉和魏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而“刘曹”则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如曹操、曹丕等。
  • 译文:在文学领域,他追求的是汉魏时期那种辉煌的文风,他的文笔能够媲美刘曹那样杰出的文人。
  • 赏析:这句诗赞扬吕仲仁的文学造诣,认为他在文学上追求的是古典文学的高峰。

3. 国富还堪问,民穷未可劳。

  • 注释: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与百姓生活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国家的富足不需要过度干预,而民众的困苦则不应该过分苛求。
  • 译文:国家富足,我们无需过多干涉;百姓贫穷,我们也不应过分劳累。
  •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治国理念的理解,即应当关注国家的整体繁荣,避免对民众生活产生不必要的负担。

4. 滁阳无限景,山水正滔滔。

  • 注释:滁阳,指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山水滔滔,形容景色壮丽,水势浩渺。
  • 译文:滁州的美景无边无际,山水风光正是壮阔滔滔。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滁州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吕仲仁的描绘,展现了其非凡的气质和卓越的才华。诗人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引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传达了对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吕仲仁的卓越形象,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