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日暖霜气酸,驱车东出麒麟门。
雪融泥滑行人去,林深月黑归鸟喧。
借眠野寺僧供榻,问火茅檐犬护村。
名骥生来驰逐惯,修途遮莫驾长辕。
【注释】
仲冬:农历十二月。金陵:今南京,唐时称金陵。麒麟门:即朱雀门,在金陵城北。天寒日暖霜气酸,驱车东出麒麟门:冬天虽冷,而天气回暖,霜冻融化了大地,所以诗人驾车从麒麟门向东出发。
雪融泥滑行人去,林深月黑归鸟喧:积雪融化了,泥土变得湿软了,人们可以赶路;但树林深处漆黑一片,只有月光下归巢的鸟儿还在鸣叫。
借眠野寺僧供榻,问火茅檐犬护村:诗人在途中投宿于一个寺庙,僧人为他铺设床铺,他问僧人借火取暖,并嘱咐看家的狗保护好村庄。
名骥生来驰逐惯,修途遮莫驾长辕:这匹骏马天生就善于奔跑,即使没有长辕车也照样能跑;诗人感叹自己虽然生来就喜欢奔驰,却因为要赶考而不得不驾着长长的辕车,无法自由驰骋。
【赏析】
此诗是作者应试途中作的一首七绝。诗中通过写途中所见所感,抒发了对人生旅途的感受和感慨,以及追求理想、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优美动人。
首联“天寒日暖霜气酸,驱车东出麒麟门。”点明时间和地点。首句点明时间是仲冬,天气寒冷,但阳光明媚;次句点明时间是早晨,太阳出来后,霜气开始融化,大地变得湿润起来。两句写出了季节的特点和天气的变化。
颔联“雪融泥滑行人去,林深月黑归鸟喧。”描述了路途上的景色和景象。第一句写雪融化后泥土变得湿软,因此行人可以赶路;第二句写树林深处漆黑一片,只有月光下归巢的鸟儿仍在鸣叫。两句写出了路途中的景色和景象。
颈联“借眠野寺僧供榻,问火茅檐犬护村。”描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投宿于一寺庙,僧人为他铺设床铺;他向僧人借火取暖,并嘱咐看家的狗保护好村庄。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尾联“名骥生来驰逐惯,修途遮莫驾长辕。”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追求理想的愿望。这匹马天生就善于奔跑,即使没有长辕车也照样能跑;诗人感叹自己虽然生来就喜欢奔驰,却因为要赶考而不得不驾着长长的辕车,无法自由驰骋。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追求理想的愿望。
这首诗以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为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