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时天子亲临幸,御笔题诗胜赐湖。
借问古今贤宰相,老来有此宠恩无。
待隐图次杨邃庵大学士韵八首
王缜,明代诗人,其诗词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于人生、自然与政治的独到见解。其中“待隐图次杨邃庵大学士韵八首”展现了他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园林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现实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诗意解读
- 首句:“碧山学士爱筼筜,日报平安到草堂。” 这里以“碧山学士”自居,形容自己如同山中的学者一样,爱好自然,喜爱竹子。同时,“日报平安到草堂”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宁静的生活状态,仿佛是每日都有好消息传来,生活平安无事。
- 次句:“末路风浪无复梦,全身不用学鞭羊。” 这里的“末路风浪”可能比喻人生中的困境或挫折。而“全身不用学鞭羊”则表示无需再学习如牧羊人那样的技艺,意指在经历人生的低谷后,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 译文对照
- “碧山学士” - Green mountains scholar
- “日报平安到草堂” - Daily news of safety brings to the grass hut.
- “风浪” - Wave and stormy seas
- “鞭羊” - Leading sheep.
- 注释说明
- “学者”:古代对有学识的人的称呼。
- “草堂”:古代文人雅称自己的书斋,此处借指家宅。
- “平安”:这里特指政治上的稳定,没有战乱。
- “鞭羊”:原意为用鞭子抽打羊毛,比喻做事有计划和条理。
- 赏析拓展
-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无奈。
-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待隐图次杨邃庵大学士韵八首》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代中,依然保持着一颗追求隐逸之心,以及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使得这首诗成为明代诗歌中的佳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