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甸与芳洲,当时不可留。
还持流景谢,长遣故心愁。
云际仍行药,东皋倦理畴。
滔滔属孟夏,骚怨寄灵修。

【注释】

1、杂甸:指杂乱的草地。芳洲:指芳香的花岛。当时:指当年。不可留:无法留住。

2、还持流景谢:指仍拿着流光易逝的时光感谢。长遣故心愁:长期使人忧愁,故心即旧日之心。

3、行药:服药。东皋:东方的高地。倦理畴:疲于管理田地。

4、滔滔:形容水声。属孟夏:指正值夏季。骚怨寄灵修:将心中的哀怨寄托给有灵性的人。

【赏析】
《春尽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以“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和对岁月流逝、时光不居的感叹。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杂甸与芳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然而,这种美好却无法留住,因为时间在不断地流逝,所以诗人发出了感慨:“当时不可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的追求。

诗的第三句又回到了春天的主题,但这次却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诗人仍然抱着对春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但内心却充满了忧愁,因为他知道这种美好是短暂的,不能长久。因此,他只能长叹一声,表达自己内心的忧伤。这里的“流景”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长遣故心愁”则是说由于时光的推移,使得旧日的心情变得忧郁。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又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第四句转向自然景观,描述了云际和东皋的景色。这里的“流景”可能是指云海、云雾缭绕的景象,而“行药”则可能是指采药之人行走在山林之中。这些自然景观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画面。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美景中,而是感到疲惫不堪,因为他已经厌倦了长时间的劳作:“东皋倦理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己辛勤付出的无奈感。

最后一句“滔滔属孟夏”,则是对整个季节的描述,强调了夏天的到来。在这里,“滔滔”一词形象地展现了夏天的洪荒和热烈,而“属孟夏”则是指出了这一季节正是夏季。这里的“滔滔”和“属孟夏”都暗示了诗人对于夏日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表达对时光的感叹、反映劳动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