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级千寻上,登临一倍难。
日斜双树径,云满曼花坛。
龙雨腥还合,佛灯青欲残。
振衣情不惬,北望暮云寒。
【注释】
- 双髻峰:即重登双髻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 拾级千寻上:形容登山之路十分艰险,层层叠叠的山路令人望而生畏。
- 登临一倍难:意指登高望远,景色更见壮美,但同时也增加了攀登的难度。
- 日斜双树径:形容夕阳西下,树木的影子映在山间小道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云满曼花坛:指云雾缭绕着盛开的花朵,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 龙雨腥还合:形容雨势之大,仿佛龙卷风一般。
- 佛灯青欲残:形容夜晚寺庙里的灯光昏暗,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振衣情不惬:形容诗人想要振衣而起,奋发向前,但内心却感到有些许遗憾和不甘。
- 北望暮云寒:形容诗人站在高处北望,只见暮色中的白云飘渺如雪,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赏析】
《重登双髻峰》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的诗词。诗人通过对双髻峰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理想和现实的种种感慨。
首句“重登双髻峰”,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重登双髻峰。双髻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著名的山峰,以其险峻著称。诗人通过“重登”二字,表达了他对这座山峰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拾级千寻上”,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攀登山峰的过程。千寻是指一里路的长度,这里用来形容山路之长,暗示了攀登的难度之大。这句诗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登临一倍难”,进一步强调了登山的难度。这里的“一倍”,可以理解为加倍的意思,表示登高望远时景色愈发壮观,但同时也增加了攀登的难度。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的感受。
第四句“日斜双树径”,描绘了夕阳西下时,阳光照射在树木上的情景。双树径则是指两棵相邻的大树之间的小路,这里用来形容山林间的小路幽深曲折。这句诗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第五句“云满曼花坛”,形容云雾缭绕于盛开的花坛之上,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曼花坛则是指花坛上的花瓣随风飘散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云雾与花坛相映成趣的景象。这句诗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六句“龙雨腥还合”,描述了一场猛烈的龙卷风降临的场景。龙雨腥则是指龙卷风带来的浓重的尘土气息,这里用来形容风雨交加时的景象。这句诗句传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第七句“佛灯青欲残”,描绘了夜晚寺庙里的灯光昏暗的景象。佛灯青则是指寺庙里的灯火通明,但在这里用来比喻夜色已深;欲残则是指灯火即将熄灭,这里用来形容夜幕降临时的凄凉之感。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八句“振衣情不惬”,表达了诗人想要振衣而起、奋发向前的心情。然而内心却感到有些许遗憾和不甘,可能是因为他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这句诗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九句“北望暮云寒”,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北望的场景。只见暮色中的白云飘渺如雪,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句诗句传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凉意。
《重登双髻峰》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现实的种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