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傅青山志,羊昙旧见招。
千秋馀版椠,孤榭托云霄。
弦望何时合,杜蘅今已凋。
清浔二千里,遗恨在军谣。

二贤祠重读义兴相公诗感赋

谢傅青山志,羊昙旧见招。

千秋馀版椠,孤榭托云霄。

弦望何时合,杜蘅今已凋。

清浔二千里,遗恨在军谣。

注释:

  1. 谢傅青山志:指谢安隐居在青山之中,有志于隐居生活。
  2. 羊昙旧见招:指羊昙曾经被谢安邀请到他的家中。
  3. 千秋馀版椠:表示岁月长久,版椠即刻有文字的木板或纸张等物,这里比喻历史长河中的文化遗产。
  4. 孤榭托云霄:形容建筑高耸入云,孤榭即孤立的建筑物,这里指的是山中独立的亭阁。
  5. 弦望何时合:指何时能与友人共赏明月,弦望即弦月,泛指月光。
  6. 杜蘅今已凋:指杜蘅花已经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终将消逝。
  7. 清浔二千里:指清澈的江流延伸了两千里的路程,清浔即清澈的河流。
  8. 遗恨在军谣:意味着对过去的美好时光怀有遗憾,军谣即军中的歌声或歌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二贤祠重读义兴相公(即义兴太守)的诗作后所创作的感赋。诗人通过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遗憾之情。

首句“谢傅青山志,羊昙旧见招”,诗人回忆了谢安和羊昙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他们曾在青山之下隐居,相互拜访。这两句诗既点明了诗人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又为下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第二句“千秋馀版椠,孤榭托云霄”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感慨。千年过去了,那些刻有文字的木板和纸张仍然保存完好,而孤独的亭楼则凌空而起,仿佛要飞向云端。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历史的悠久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又表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珍视之情。

第三句“弦望何时合,杜蘅今已凋”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叹。弦望即弦月,泛指月光,杜蘅花已经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终将消逝。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记忆的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清浔二千里,遗恨在军谣”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清澈的江流延伸了两千里的路程,而那些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却留在了军队的歌声中。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美好记忆和战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