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花冷候虫惊,澬水连湘一雁征。
霜色已凋隋岸柳,秋风遗意武昌城。
传经鲁壁闻丝竹,述酒柴桑访秫粳。
心迹元同难举似,云飞叶落两含情。
【解析】
本诗为酬答之作。酬答诗,即诗人对于对方诗文的回应。这种回应,往往要写明自己的感受、态度和意见。本题中的“答”,就是这种意思。从诗的内容看,黄度长所赋诗是赞美东篱之花冷、候虫惊的;而作者却以为隋岸柳叶已凋、秋风遗意武昌城,这是在否定黄度长对东篱之花冷、候虫惊的赞美。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对立,实则相反相成。“心迹元同难举似,云飞叶落两含情。”“心迹元同”指诗人与作者的心迹相同,都希望国家统一,都反对分裂。“云飞”“叶落”分别比喻了国家的兴亡和人民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
译文:
篱边菊花冷落了,寒霜中候虫被惊扰了;澬水连湘江上一只孤雁向南飞翔。
秋霜染白了隋堤两岸的杨柳,秋风中似乎还存留着武昌的哀伤。
经书传到了鲁国故地,那里传来悠扬的管弦声;述及酒的故事,柴桑访求美酒佳酿。
我们的志向和抱负原无二致,但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如同云彩飘逝,树叶凋零,两者都有深情。
赏析:
首联“东篱菊冷候虫惊”写景。诗人面对瑟瑟秋风,看到菊花在秋风中摇曳,听到秋虫在菊花丛中鸣叫,不禁感叹:“东篱菊冷候虫惊”。这里,“冷”字点出了菊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情景,“惊”字则表现了候虫因风而惊起的情形。“澬水连湘一雁征”,写景。澬水是流经湖州的长河,而湖南又是屈原流放的地方,所以诗人看到一条大雁正从湘江上游来,便想到屈原当年曾在这里投江自杀,于是感慨地说:“澬水连湘一雁征”。
颔联“霜色已凋隋岸柳,秋风遗意武昌城”抒情。“隋岸柳”指的是隋文帝杨坚所建的隋朝,“秋风遗意武昌城”则是指隋炀帝杨广曾在江都(今江苏扬州)修建行宫,后被隋军攻陷。因此,这里诗人看到霜气已至,隋岸柳叶凋零,就联想到了隋王朝的灭亡。颈联“传经鲁壁闻丝竹,述酒柴桑访秫粳”写景,写景是为了抒发胸中的豪情壮志。“传经”指孔子传授《诗经》《尚书》等经典。“鲁壁”指孔子曾经到过鲁国故地讲学,并在墙壁上刻下了这些经典著作。“丝竹”指乐器,这里泛指音乐。《诗经》中有《小雅·信南山》,其中的“南山乐奏”就是以琴瑟伴奏歌唱的乐章,所以这里的“丝竹”就是指音乐。“述酒”指李白曾在山东兖州任过兖州司户参军,那里的老百姓常以粮食酿酒招待客人,所以这里的“黍粳”就是指粮食酒。尾联“心迹元同难举似,云飞叶落两含情”抒怀。尾联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情和志向原本是相同的,只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出来罢了。就像天上的云彩随风飘去,地上的树叶随着风飘落一样,我们心中的情感也充满了愁绪。
全诗通过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以及自己的报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