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原寸草不留心,一线高秋入桂林。
哭笑双遮∴字眼,宫商遥绝断纹琴。
情知死地非长夜,屡卜游魂得返吟。
唯有寻思归计好,黄金装额怕春深。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九龄,字子寿(678年-740年),唐代诗人、大臣,唐玄宗时宰相,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被誉为“开元四大诗人”。他少有名于文章辞赋之场。他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贤臣之一。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霜原寸草不留心,一线高秋入桂林。
霜原寸草不留心:形容草木在寒冷的霜降季节已经枯萎凋零,连一草一木都失去了生机。这里的“霜原”指的是寒冷的秋霜覆盖的原野,而“寸草不留心”则形容了这片原野上的草木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命力,一片萧条。哭笑双遮∴字眼,宫商遥绝断纹琴。
哭笑双遮∴字眼:这里用了一个双关的词语“∵”,可能是一个错别字或者方言词,表示一种复杂的情感或者情境中的无奈。这里的“∴”字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情感表达,但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情知死地非长夜,屡卜游魂得返吟。
情知死地非长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生死轮回的认识,认为生与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不必过于执着于生死的长短。这里的“屡次卜问”可能是指作者曾经多次祈求神灵让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而“返吟”则指灵魂返回原身,重新回到世间。唯有寻思归计好,黄金装额怕春深。
唯有寻思归计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只有通过思考自己的归宿,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这里的“黄金装额”可能是指佩戴着象征富贵的黄金饰品,而“怕春深”则表达了对于春天即将到来的忧虑和不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首句描绘了一种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岁月无情、草木皆枯的悲凉之感。第二句则通过一个双关的词语引出了作者对生死哲理的思考。第三句则是对于生死轮回的认识,认为不必过于纠结于生死的长短。第四句则是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抒发,表达了对于家乡的美好回忆。最后一句则是对于春天即将来临的担忧和不安。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交织,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