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反唇过古庙,驱寒四目送新傩。
冠分莲叶红千浪,镜合菱花绿半窠。
褪粉翩翩惊蛱蝶,扬灰阵阵趁香骡。
桥头好记归时路,汤煮松风有孟婆。
有客反唇过古庙,驱寒四目送新傩。
冠分莲叶红千浪,镜合菱花绿半窠。
褪粉翩翩惊蛱蝶,扬灰阵阵趁香骡。
桥头好记归时路,汤煮松风有孟婆。
译文:
- 有客反唇过古庙:
- “有客”表示有一位客人或来访者。
- “反唇过古庙”描述这位客人走过一个古老的寺庙。这里的“反唇”可能是指客人在与主人或其他人互动时的机智回应。
- 驱寒四目送新傩:
- “驱寒”指的是抵御寒冷。
- “四目”意味着两个人的目光交流。
- “送新傩”可能是指送行或庆祝新年的仪式。
- 冠分莲叶红千浪:
- “冠”通常指帽子。
- “分”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分开或分配。
- “莲叶红”形容莲花的颜色鲜艳,如红色。
- “千浪”则形容莲花盛开的样子,如同波浪一般。
- 镜合菱花绿半窠:
- “镜”指的是镜子。
- “合”可能是结合的意思。
- “菱花”是古代女子常用的梳妆用具,形状像菱角。
- “绿半窠”形容镜中反映的是一片绿色,而半窠则暗示着这片绿色占据了一半的空间。
- 褪粉翩翩惊蛱蝶:
- “褪粉”可能是指花瓣脱落。
- “翩翩”形容蝴蝶飞舞的样子。
- “惊蛱蝶”表明蝴蝶被花瓣的落下吓到了。
- 扬灰阵阵趁香骡:
- “扬灰”可能是指扬起的灰尘或花粉等微粒。
- “阵阵”强调了灰尘或花粉的频繁出现。
- “趁香骡”可能是指利用这些飞扬的微粒来吸引或捕捉某种东西,例如蜜蜂或蝴蝶。
- 桥头好记归时路:
- “桥头”指的是桥梁的一端。
- “好记”意味着这个地方容易让人记住。
- “归时路”可能是指回家的路或者是某个特定的路径。
- 汤煮松风有孟婆:
- “汤煮”可能是指煮东西或烹饪的动作。
- “松风”可能是指松树的风声。
- “有孟婆”指的是传说中的一位女性角色,她可能在某种仪式中负责送走灵魂。
注释:
- 有客反唇过古庙,驱寒四目送新傩:这句话描述了一位客人经过一座古老的寺庙,他的行为和表情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驱寒四目送新傩”)。
- 冠分莲叶红千浪:这里描述了一种场景,其中莲花的红色部分被分成了无数的小片(“分”可能意味着分散),就像是波浪一样层层叠叠。
- 镜合菱花绿半窠:描绘了一面镜子中的映像,其中绿色的部分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另一半则像是被菱形图案所填充。
- 褪粉翩翩惊蛱蝶:这里提到了花瓣的落下,以及这种落下给周围的环境带来的影响,特别是惊动了飞舞的蛱蝶。
- 扬灰阵阵趁香骡:描述了灰尘被风吹起的场景,这些扬起的灰尘被比喻成能够用来捕捉昆虫的工具(“趁香骡”可能是为了捕捉昆虫而使用的一种方法)。
- 桥头好记归时路: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记忆和归属感,强调了桥梁作为连接过去和现在的重要位置。
- 汤煮松风有孟婆:这句话引用了一个传统的故事或神话,可能涉及一个与死亡和灵魂有关的角色——孟婆,她在制作一种汤来帮助人们忘记生前的记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行为的观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场景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场景中,感受到了诗中人物的情感和氛围。此外,诗中也蕴含了对生命、死亡和记忆的深刻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