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蹇不相期,迟暮岂自持。
昔为倚闾叹,今为绝命思。
讵怨游子去,翻怜游子悲。
啾啾孤鸟鸣,扬扬垂风丝。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据内容推测,可能是一位年迈的母亲在感叹儿子外出求学或工作后不回家,而自己却孤独地生活着。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偃蹇不相期,迟暮岂自持
  • 译文:”我独自站立,没有期待你的到来,衰老之身又怎能自我支撑呢?”
  • 注释:这里的“偃蹇”形容诗人独自站立、无所事事的样子,“不相期”意味着没有期待对方的归来或者相见。“迟暮”指衰老,“岂自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状态的无奈和感慨。
  1. 昔为倚闾叹,今为绝命思
  • 译文:”以前我因不能依靠亲人而叹息,如今却因思念你的离去而感到绝望。”
  • 注释:“倚闾”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用来供人居住或休息,此处可能代指亲人。“叹”在这里表示感叹、忧虑。“绝命思”即断绝了生命的希望和思念。
  1. 讵怨游子去,翻怜游子悲
  • 译文:”我不怨恨你去旅行,反而更加怜悯你旅途中的辛苦和悲哀。”
  • 注释: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对儿子的理解和同情。“讵怨”即不怨恨,“翻怜”意为反而更加怜惜。
  1. 啾啾孤鸟鸣,扬扬垂风丝
  • 译文:”孤独的鸟儿在叫着,风吹起它身上的羽毛,就像我对你的思念一样无边无际。”
  • 注释:“啾啾”是小鸟叫声的样子。“飞丝”指的是风吹动的细小的毛发。这里通过比喻来表达诗人对远方孩子的深深思念。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母亲的角度出发,通过描写自己孤独的生活和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传统中国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之情。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孤鸟鸣”、“扬扬垂风丝”,使得整首诗充满情感色彩和画面感。同时,诗人通过对时间和情感的刻画,传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无奈的哀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