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大江流,行人古渡头。
万年初日丽,六代暮烟愁。
吴楚舟航地,唐虞岳牧秋。
紫宸仍昨梦,北望绿云浮。
这首诗是弘治二年(1489年)诗人在南京上新河和大里府吴守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押韵严谨。
逐句释义:
- 浩浩大江流,行人古渡头:这两句描写了长江浩瀚无垠和古老的渡口。”浩浩”形容江水广阔,”大江流”即长江之水滚滚东流。”行人古渡头”则指古代人们在此渡过长江。
- 万年初日丽,六代暮烟愁:这句描述的是早晨的阳光明媚,但同时也透露出历史的沉重与哀愁。”万年初日丽”指的是新年伊始的清晨,阳光灿烂;而”六代暮烟愁”则暗示历史上的六朝时期曾经历过战乱与纷扰。
- 吴楚舟航地,唐虞岳牧秋:这两句通过提及吴楚地区(今江苏、浙江一带)和唐代、虞朝(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地理环境,表达了对古人治理天下的智慧和成就的赞美。这里的“岳牧”指的是古代帝王,他们在秋天时巡视各地,治理国家。
- 紫宸仍昨梦,北望绿云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紫宸”指的是皇宫中的紫色宫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仍昨梦”意味着这些往事如同梦境一般遥远而美好。而”北望绿云浮”则形象地描绘了北方的景象,暗含诗人对故乡或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译文:
浩荡的大江水流不息,
古人渡口,历史长河中留痕。
新春朝阳照耀大地,
六朝暮色中烟雾缭绕愁绪。
江南水乡船行繁忙,
唐尧虞舜治理天下时。
昔日紫禁城仍在梦中,
向北远望,白云悠悠飘。
赏析:
这首诗以“浩浩大江流”开头,奠定了整首诗宏大的气势。诗人通过“行人古渡头”引入历史与现实,展现了长江边古渡口的宁静与历史的沧桑。接着,“万年初日丽”与“六代暮烟愁”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又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带来的忧愁。
“吴楚舟航地”和“唐虞岳牧秋”两句,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古都和文化的尊崇。尤其是“唐虞岳牧秋”,不仅赞颂了古代帝王的智慧和能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紫宸仍昨梦,北望绿云浮”则将读者的视线从历史拉回到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深情思念。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