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寒八百望崖州,恩怨分明未是仇。
但使君心合君子,不须憎李自憎牛。
孤寒八百望崖州,恩怨分明未是仇。
但使君心合君子,不须憎李自憎牛。
诗句释义及赏析:
孤寒八百望崖州:“孤寒”在这里指的是孤独且寒冷,表达了诗人对某种境遇或者情感状态的描述;“八千”可能指数量众多、历史悠久或地位显赫的家族或个人。“望崖州”则可能暗示了对远方或未知地方的向往或期盼。整体而言,此句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因特定原因(如政治背景、社会变迁等)而遭受冷落或忽视的人群,他们的处境孤独且艰难。
恩怨分明未是仇:“恩怨分明”表示对是非、好坏有了明确的判断和理解;“未是仇”表明这种判断并非出于敌意或仇恨,而是基于对事实或道理的清晰认识。整句话可能在说,尽管可能存在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或历史恩怨,但当人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并分辨这些关系时,它们就不再是深仇大恨。
但使君心合君子:“但使”是一种假设条件,意味着如果能够满足某种条件;“君心”可能暗指领导者或道德高尚的人;“君子”通常指道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整句话可能在说,只要统治者(或领导人物)的心志与君子的道德标准相合,那么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就能够得以维持。
不须憎李自憎牛:“不须”是一个否定词,表示不需要或不必;“憎”在这里可能有厌恶或憎恨的意思;“李”和“牛”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动物。整句话可能是说,没有必要因为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对李氏或牛氏产生恶意,因为它们各有优点和贡献。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被误解或受冷落的群体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问题。它不仅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对待历史人物和事件需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诗中的“但使君心合君子”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希望通过提升人的品德和修养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