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廷论共逶迤,百折狂澜亦既陂。
公力固知如砥柱,圣心何啻苦标枝。
道存天地当何让,笔法春秋判不移。
报国未期躬已瘁,临风惟有泪孤垂。

诗句解释:

  1. “几回廷论共逶迤” - 这句诗描述的是诗人在朝廷上进行辩论的场景。”廷论”指的是在朝堂上进行的讨论或辩论,”逶迤”则形容道路曲折蜿蜒的样子。这里可能暗示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诗人在其中的努力和奋斗。

  2. “百折狂澜亦既陂” - “百折”可能表示经历许多挫折或困难,”狂澜”通常用来形容汹涌澎湃的大海,”陂”意为河流弯曲的地方。这句话表达的是尽管遇到重重困难和阻碍,但仍然坚持正直和原则的态度。

  3. “公力固知如砥柱” - “砥柱”是指一块坚硬的岩石,常用来比喻坚定的意志或力量。”公力”指的是公众的力量或国家的力量。这句话赞扬了那些能够坚守原则并为正义而战的人,他们如同岩石一样坚强。

  4. “圣心何啻苦标枝” - “圣心”通常指圣人的内心,”苦”在这里是形容词,意为痛苦或艰难。”标枝”则是指树木的分支,常被用来象征脆弱或易受伤害。这里表达的是即使是圣人之心也难以承受这种痛苦,强调了内心的坚韧与不易。

  5. “道存天地当何让” - “道”指的是道德、原则或者道路。这句表达了对于道德原则和正义的追求应当被所有人所珍视,不应有任何争议或妥协。

  6. “笔法春秋判不移” - “春秋”在这里可能暗指史书《春秋》中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标准,”笔法”则是写作的技巧或方法。这句强调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公正评价和记录,不受外界影响。

  7. “报国未期躬已瘁” - “报国”指的是为国效力,”未期”指的是没有预期的时间。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为国家付出的遗憾和无奈,认为自己还没有完成对国家的奉献就已耗尽精力。

  8. “临风惟有泪孤垂” - “临风”通常用来描绘面对自然景象时的感伤心情,”孤垂”则形象地描绘了泪水落下的情景。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和悲伤中流泪的情感状态。

    译文:

    在朝廷上我多次辩论,曲折的道路也有坎坷;我深知公理如砥柱般坚不可摧,圣心也比树根更坚韧。
    道德原则应该被所有时代所珍视,而我笔下的历史判断不会改变。
    我为国家奉献,却没有期待过回报,如今却已身心俱疲。
    我在风雨中独自流泪,只能任凭泪水滑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通过对朝廷辩论、公理与圣心的赞美,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原则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反复运用“百折”、“狂澜”等词汇,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艰难与挑战,以及在道德和精神上所面临的压力。同时,“道存天地当何让”一句,凸显了诗人对道德和正义的坚守,即使在个人遭受困境时,也毫不动摇地维护着这些原则。此外,“临风惟有泪孤垂”一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