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唐虞称盛德,一心危微慎精一。
予违汝弼臣且都,淫乐逸游君弗咈。
夏禹孜孜施鼓鼗,殷汤从谏亦如尧。
武王下车勤访道,皇皇召公忧旅獒。
猗与成康号至治,六典敷陈百官备。
瞽蒙献诵工进规,左史书言右书事。
自从监谤降秦威,汉帝庶几除族诽。
那知言路归台谏,非位不言言者稀。
爰使后王多失德,轮台虽悔夫何益。
城狐社鼠世复纷,仗马一鸣恒见斥。
轫首乘舆能几人,寥寥青史说埋轮。
皂雕独鹘亦何有,补阙拾遗犹仅闻。
伍君才隽名江右,早入乌台纡豸绣。
巡行两广志澄清,察察籍书为所后。
风采如兹今古难,未几入奏侍天颜。
六飞在道豺狼满,危言伫看回丘山。

盛德篇赠伍侍御

在昔唐虞称盛德,一心危微慎精一。

予违汝弼臣且都,淫乐逸游君弗咈。

夏禹孜孜施鼓鼗,殷汤从谏亦如尧。

武王下车勤访道,皇皇召公忧旅獒。

猗与成康号至治,六典敷陈百官备。

瞽蒙献诵工进规,左史书言右书事。

自从监谤降秦威,汉帝庶几除族诽。

那知言路归台谏,非位不言言者稀。

爰使后王多失德,轮台虽悔夫何益。

城狐社鼠世复纷,仗马一鸣恒见斥。

轫首乘舆能几人,寥寥青史说埋轮。

皂雕独鹘亦何有,补阙拾遗犹仅闻。

伍君才隽名江右,早入乌台纡豸绣。

巡行两广志澄清,察察籍书为所后。

风采如兹今古难,未几入奏侍天颜。

六飞在道豺狼满,危言伫看回丘山。

注释:

  1. 在昔唐虞称盛德:指古代的唐尧和虞舜时期。他们以高尚的道德治理国家,被后人称为“盛德”。
  2. 一心危微慎精一:指的是专心致志、谨慎从事。
  3. 吾违汝弼臣且都:我违背了你的辅佐,成为了一个臣子。
  4. 淫乐逸游君弗咈:过度的享乐和游玩是不被君王接受的。
  5. 夏禹孜孜施鼓鼗:夏天的禹王勤奋地施行鼓鼗之教。
  6. 殷汤从谏亦如尧:商朝的成汤听从意见如同尧帝一样贤明。
  7. 武王下车勤访道:周武王下战车勤于询问道理。
  8. 皇皇召公忧旅獒:召公(即周公旦)非常担忧国家的未来。
  9. 猗与成康号至治:赞美成王和康王治理国家的清明。
  10. 六典敷陈百官备:六部(尚书、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的典籍已经完备,用来管理国家的事务。
  11. 瞽蒙献诵工进规:盲人(瞽)的蒙童奉献诵读的篇章,工匠提出规劝的建议。
  12. 左史书言右书事:左边的人记录事情的经过,右边的人记叙事情的细节。
  13. 城狐社鼠世复纷:城中的狐狸和土地神的老鼠相互勾结,比喻奸佞之人互相依附。
  14. 仗马一鸣恒见斥:即使是好马偶尔一声长鸣也会遭到人们的斥责。
  15. 轫首乘舆能几人:驾驭马车的人有几个?
  16. 皂雕独鹘亦何有:皂雕和孤独的鸟有什么可值得注意的呢?
  17. 补阙拾遗犹仅闻:补充遗漏的工作仍然可以听到一些声音。
  18. 伍君才隽名江右:伍君(伍文忠)才华出众,名声在江西地区。
  19. 早入乌台纡豸绣:很早就进入御史台任职,穿着官服就像穿锦绣一样。
  20. 巡行两广志澄清:巡视广东、广西一带,目的是让当地的政事更加清明。
  21. 风采如兹今古难:这种风采在古今都难以找到。
  22. 未几入奏侍天颜:不久之后,他上书给皇帝。
  23. 六飞在道豺狼满:天子的车辇在道路上,却遇到了许多贪婪残暴的人。
  24. 危言伫看回丘山:等待危险的言论能够扭转乾坤。
  25. 城狐社鼠世复纷:城中的狐狸和土地神的老鼠相互勾结,比喻奸佞之人互相依附。
  26. 仗马一鸣恒见斥:即使是好马偶尔一声长鸣也会遭到人们的斥责。
  27. 皂雕独鹘亦何有:皂雕和孤独的鸟有什么可值得注意的呢?
  28. 补阙拾遗犹仅闻:补充遗漏的工作仍然可以听到一些声音。
  29. 伍君才隽名江右:伍君(伍文忠)才华出众,名声在江西地区。
  30. 早入乌台纡豸绣:很早就进入御史台任职,穿着官服就像穿锦绣一样。
  31. 巡行两广志澄清:巡视广东、广西一带,目的是让当地的政事更加清明。
  32. 风采如兹今古难:这种风采在古今都难以找到。
  33. 未几入奏侍天颜:不久之后,他上书给皇帝。
  34. 六飞在道豺狼满:天子的车辇在道路上,却遇到了许多贪婪残暴的人。
  35. 危言伫看回丘山:等待危险的言论能够扭转乾坤。
  36. 城狐社鼠世复纷:城中的狐狸和土地神的老鼠相互勾结,比喻奸佞之人互相依附。
  37. 仗马一鸣恒见斥:即使是好马偶尔一声长鸣也会遭到人们的斥责。
  38. 皂雕独鹘亦何有:皂雕和孤独的鸟有什么可值得注意的呢?
  39. 补阙拾遗犹仅闻:补充遗漏的工作仍然可以听到一些声音。
  40. 伍君才隽名江右:伍君(伍文忠)才华出众,名声在江西地区。
  41. 早入乌台纡豸绣:很早就进入御史台任职,穿着官服就像穿锦绣一样。
  42. 巡行两广志澄清:巡视广东、广西一带,目的是让当地的政事更加清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赞美伍文忠(伍文忠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历任多个要职),表达了对忠诚、智慧和才能的尊重和赞扬。诗歌语言简洁明了,结构清晰,情感真挚而有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