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除夕尚穷途,荆楚还怜俗未殊。
处处送神悬楮马,家家迎岁换桃符。
江醪信薄聊相慰,世路多歧漫自吁。
白发频年伤远别,彩衣何日是庭趋?

以下是对《舟中除夕二首·其二》的逐句解释:

  • 首句“扁舟除夕尚穷途”:描述了诗人在除夕这一天,仍然处于旅途之中,感到前途无望。这里“扁舟”指的是小船,象征着诗人此时的孤独和无助。
  • 次句“荆楚还怜俗未殊”:诗人虽然身处偏远的荆楚之地,但依然关心着民间的风俗习惯。这里的“荆楚”指的是古代楚国地区,而“俗未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习俗差异的理解。
  • 第三句“处处送神悬楮马”:描述了除夕夜人们到处烧香祭拜的场景。这里的“楮马”是纸做的马,象征着人们对神明的敬仰和祈求。
  • 第四句“家家迎岁换桃符”:描述了除夕夜人们贴春联、挂门神的场景。这里的“桃符”是古代用来辟邪的门符,象征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 第五句“江醪信薄聊相慰”:描述了除夕夜人们喝酒来庆祝的场景。这里的“江醪”指的是江河中的美酒,而“信薄”则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挣扎。
  • 第六句“世路多歧谩自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忧虑。这里的“世路多歧”意味着社会复杂多变,而“谩自吁”则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无奈和叹息。
  • 第七句“白发频年伤远别”:描述了诗人因长期在外漂泊而导致的白发增多,以及因此而感受到的离别之痛。这里的“白发”象征着人生的衰老和无奈,而“伤远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深切感受。
  • 第八句“彩衣何日是庭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期待。这里的“彩衣”指的是孩子们节日时穿的新衣服,而“庭趋”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这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除夕夜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