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山泉著草庐,底须松竹掩柴扉。
天涯游子何曾出?
画里孤帆未是归。
小酉诸峰开夕照,虎溪春寺入烟霏。
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

注释:

随处山泉著草庐,底须松竹掩柴扉。

天涯游子何曾出?画里孤帆未是归。

小酉诸峰开夕照,虎溪春寺入烟霏。

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画为题,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随处山泉著草庐”,描绘了一幅山水画中的草庐景象,山泉潺潺,草庐隐匿于山林之间,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这里的“泉”指的是山间流淌的清泉,“草庐”则是指简陋的住所,通过这两个词,我们可以想象出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
第二句“底须松竹掩柴扉”,进一步描绘了这幅山水画中的环境特点,松树和竹子茂盛成林,掩映着柴门,给人一种幽静、安宁的感觉。这里的“底须”表示必须,强调了画家对环境的精心描绘。
第三句“天涯游子何曾出?”,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天涯游子,即远离家乡的人,他们四处漂泊,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这里的“天涯”象征着诗人的远方,而“游子”则是指那些在外漂泊的人们。
第四句“画里孤帆未是归”,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画面中虽然有孤帆,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诗人的故乡,因为这只是画中的一景,并非实景。这里的“画里”指的是画作中的景色,而“孤帆”则是指船只上的帆。
第五至八句分别描绘了小酉诸峰、虎溪春寺等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都与诗人的家乡有关,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诗人以未来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家乡,期待在未来某个时刻能够重回故地,回忆起曾经题诗的场景。这里的“辰阳”指的是家乡的地方,而“翠微”则是指山上的青翠之处。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观,传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