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篇》是误真篇,三注由来一手笺。
恨杀妖魔图利益,遂令迷妄竞流传。
造端难免张平叔,首祸谁诬薛紫贤。
直说与君惟个字,从头去看野狐禅。

《书悟真篇答张太常二首》是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的作品。此诗以《悟真篇》为题,旨在探讨真理与迷妄的关系,并通过对《悟真篇》的注解和解读,表达了其对于真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诗句一:误真非是《悟真篇》,平叔当时已有言。

  • 误真非《悟真篇》:指出《悟真篇》并非真正的“误”之作,而是有所寄托,有其深远的意义。
  • 平叔当时已有言:暗指张平叔在某种情境下已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暗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或动机。

诗句二:只为世人多恋著,且从情欲起因缘。

  • 世人多恋著:反映了人们往往被世俗的欲望所束缚,难以超脱。
  • 情欲起因缘:指出情感欲望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因,影响着人的思想与行为。

诗句三:痴人前岂堪谈梦,真性中难更说玄。

  • 痴人前岂堪谈梦:意味着在无知或浅薄之辈面前,谈论高深的道理是难以接受的。
  • 真性中难更说玄:表达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人们常常会感到困惑和迷茫,难以深入探究其中奥妙。

王守仁的这首《书悟真篇答张太常二首》不仅是一次对经典文献的解读,更是一次关于人生、智慧和真理的深刻探讨。通过对诗中关键词句的解读,可以感受到王守仁对于真理的追求和执着,以及他对于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