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山人旧有居,此地阳明景不如。
但在乾坤俱逆旅,曾留信宿即吾庐。
行窝已许人先号,别洞何妨我借书。
他日巾车还旧隐,应怀兹土复乡闾。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1. 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
  2. 诗句和译文之间要有关键词注释
  3. 需要附上赏析

现在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阳明山人旧有居,此地阳明景不如。
  • “阳明山人旧有居”:指的是王阳明(王守仁)曾经居住的地方。
  • “此地阳明景不如”:表示在这个地方(这里指阳明山),风景比不上王阳明居住时的样子。
  1. 但在乾坤俱逆旅,曾留信宿即吾庐。
  • “但在乾坤俱逆旅”:虽然这里只是天地间的临时住所,但在这里停留过,就像在自己的住处一样。
  • “曾留信宿即吾庐”:在这里停留过,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有一种归属感。
  1. 行窝已许人先号,别洞何妨我借书。
  • “行窝已许人先号”:这里可能是指有一个“行窝”,是供人休息或避风的地方,被允许他人先到。
  • “别洞何妨我借书”:既然这里可以借书,那么借用一下也无妨。
  1. 他日巾车还旧隐,应怀兹土复乡闾。
  • “他日巾车还旧隐”:将来有一天,乘坐着轿子回到自己的故乡。
  • “应怀兹土复乡闾”:应当怀念这块土地,回到家乡。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地的怀念之情。首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所在地景色的不满,暗示了他心中理想的归宿之地——阳明山。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王阳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足迹,使得这片土地有了特殊的意义。第三、四句展现了诗人对于暂时栖居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两句则展望了未来,诗人希望能带着对这里的怀念回到故乡,与乡亲们团聚。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