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江尽说风长北,偏我北来风便南。
未必天公真有意,却逢人事偶相参。
残农得暖堪登获,破屋多寒且曝檐。
果使困穷能稍济,不妨经月阻江潭。
这首诗是诗人在冬天乘船时,被风阻于江边,写下的一首即景诗。
首句“冬江尽说风长北”,表达了诗人对冬日里江风的观察和感慨。这里的“尽说”意味着人们普遍认为冬天的江风会从北方刮来,而诗人却认为实际并非如此,而是相反,他的船向北而来,结果遭遇了向南的逆风。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诗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波动。
第二句“偏我北来风便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困惑和无奈。他明明是向着北方前进,但却遭遇了向南的逆风,这种意外的挫折让他感到十分沮丧和困惑。
第三句“未必天公真有意,却逢人事偶相参”,则转向了一种较为乐观和理解的态度。诗人认为,虽然天气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并不意味着天公有特别的意图。实际上,天气的变化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为的因素。因此,即使是意外的天气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天公有意为之。同时,诗人也认为,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我们能够妥善应对,就能够化解困境。
第四句“残农得暖堪登获,破屋多寒且曝檐”,则是诗人对当时农民生活的观察和描述。这里的“残农”指的是那些遭受自然灾害的农民,他们的田地因为寒冷而被冻结,需要温暖的空气才能解冻,所以得到了温暖。而“破屋”则是指那些破旧的房屋,由于天气寒冷,需要额外的保暖措施才能抵御严寒。这两个场景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和无奈。
第五句“果使困穷能稍济,不妨经月阻江潭”,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希望。他认为,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困难,那么即使需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也不会影响他的行程。这里,诗人表现出了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天江风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