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春山不厌寻,野情原自懒朝簪。
几家茅屋山村静,夹岸桃花溪水深。
石路草香随鹿去,洞门萝月听猿吟。
禅堂坐久发清磬,却笑山僧亦有心。

【诗句释义】

日复一日,我不断追寻春山之美,但心中对名利的渴望却越来越强烈。

野情原自懒朝簪,即:野情本来不喜戴朝冠。懒朝簪,意谓懒得去参加朝廷的礼仪活动。

几家茅屋山村静,意指在山村有几户人家,他们的茅屋静静地耸立在那里。

夹岸桃花溪水深,意为溪水两旁长满了桃花,流水声潺潺,仿佛在深深地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石路草香随鹿去,即:石路上弥漫着花草的香气,随着小鹿的足迹而去。

洞门萝月听猿吟,意指洞穴的门边挂着藤萝,月光透过藤萝洒在地上,可以听见小猿们欢快的叫声。

禅堂坐久发清磬,意指在禅堂里坐久了,就发出清脆的木鱼声。

却笑山僧亦有心,意为虽然自己有一颗追求名利的心,但仍然能保持一颗平静、超脱的心态。

【译文】

每天我都去追寻那无尽的春光,但我心中对名利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甚至厌倦了这种生活的束缚。

我家住在宁静的山村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没有一丝喧嚣和繁华。

在溪边的石路上,草木的芳香随风飘散,小鹿也在其中自由地奔跑。

穿过山洞时,听到洞内传来悠扬的钟声,仿佛是山林中的回音。

在禅堂里,我静静地坐着,听着木鱼的声音,感受着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尽管我自己也有一颗追求名利的心,但我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平静、超脱的心态,不为外界所动,只求内心的自在与安宁。

【赏析】

这首《夜宿浮峰次谦之韵》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首句“日日春山不厌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他每天都在寻找那些美丽的地方,希望与自然为伍,感受那份清新和宁静。这种追求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句“野情原自懒朝簪”则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心境。他认为真正的生活应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不需要刻意追求名利地位。这种心态使他能够更好地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接下来几句描绘了他在山村中的生活场景。“几家茅屋山村静”,展示了山村的自然风貌和宁静氛围。在这里,他可以远离尘嚣,享受那份宁静和惬意。同时,“夹岸桃花溪水深”也描绘了他所看到的美景,桃花盛开的溪流两岸,让人陶醉其中。

最后几句则展现了他在寺庙中的感受。“石路草香随鹿去”,描述了山路上的清香和悠闲的鹿群。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神秘感。而“洞门萝月听猿吟”则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画面,通过猿猴的鸣叫声,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宁静的气氛。

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许多自然元素和意象,将它们融入诗歌之中,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他也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和感人,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