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分秋禾后吐芒,敢云琢玉晚圭璋。
漫凭先德馀家庆,岂是生申降岳祥。
携抱且堪娱老况,长成或可望书香。
不辞岁岁临汤饼,还见吾家第几郎?

诗句的原文如下:

自分秋禾后吐芒,敢云琢玉晚圭璋。

漫凭先德余家庆,岂是生申降岳祥。

携抱且堪娱老况,长成或可望书香。

不辞岁岁临汤饼,还见吾家第几郎?

这首诗由四句话组成,每句七个字,共28个字。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对儿子出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和对儿子的深深期许。以下是逐句的详细解读:

  • “自分秋禾后吐芒”:诗人自比为秋天的禾苗,寓意自己虽然年纪已大,但依然有如禾苗般坚韧地成长。这里的“秋禾后吐芒”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再生。
  • “敢云琢玉晚圭璋”:此处用“敢云”表达谦逊,表示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虚自评。“琢玉”与“圭璋”都是古代用于礼仪的玉器,这里比喻诗人的才华如同经过精心雕琢的宝石,珍贵而不失谦卑。
  • “漫凭先德馀家庆”:诗人提到家族的传统美德,暗示着家庭的支持和祝福。这里的“馀家庆”意味着家族的荣耀和幸福,是对诗人及其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 “岂是生申降岳祥”:这里的“生申”和“岳祥”可能是诗人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引用,表达了对于家族传承和个人命运的不同看法。这里的疑问句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 “携抱且堪娱老况”:诗人表达了对孩子的喜爱和对晚年生活的期望。这里的“携抱”可能指的是抱着孩子,表达了亲子之间的亲密和温馨。
  • “长成或可望书香”:诗人希望孩子能够继承并发扬家族的文化传统,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这里的“书香”代表了知识和文化的力量,是诗人对孩子的最高期望。
  • “不辞岁岁临汤饼”:最后一句中的“不辞”表达了诗人的坚定和执着,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都愿意为家人的幸福付出努力。这里的“岁岁”指每年的春节,“临汤饼”是过年时的家庭团聚,体现了家庭的温暖和团圆的重要性。
  • “还见吾家第几郎”:诗人以幽默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家庭未来的好奇和期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家庭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感慨,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深刻反思。通过对生命、家庭和文化传统的探讨,王守仁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诗歌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