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
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注释】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境界。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南,有桃花源水,是古代渔人的避风港。何许:何处。西峰:西面的山峰。深(zōng):幽暗。不用问渔人:用不着打听渔人。沿溪:沿着溪流。踏花去:指游赏花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人间天堂、世外桃源。诗人在诗中没有说明这个“桃花源”具体在什么地方,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全诗以问答的形式来写,把桃花源写得更加神秘莫测。诗的最后两句“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更是把人们引向了对那个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句“桃源在何许”,点出题意,为下面写桃花源作铺垫,也是全诗的发端,为下文作势。次句“西峰最深处”,点明“桃源”的大致方位,并暗示其与“西峰”之关联,同时,也照应前句“何许”。三至四句“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承上启下,既是写桃花源的隐逸生活,又是写隐者的生活乐趣。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既点出了桃花源的位置,又写出了那里的隐者怎样在那里生活,更突出了隐者的超尘拔俗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此诗所描绘的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遇到的,所以诗人才用“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这样设问的手法,使诗篇更富于艺术魅力。而“不用问渔人”一句,则表明诗人对于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完全陶醉在那种与世隔绝、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