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坐流水,水流心共闲。
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斑。
王守仁的《山中示诸生五首·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交织的诗作,通过山水间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想。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诗句原文:
溪边坐流水,水流心共闲。
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斑。赏析:
- 溪边坐流水:诗人坐在溪边,观赏着流水,这流动的水象征着生命的连续性和时间的不停歇。
- 水流心共闲:流水不仅触动了物理感官,也触动了诗人的心灵,使其感到一种超然的宁静。这里的“闲”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对外界干扰的超脱。
- 不知山月上:诗人抬头望向天空中的月亮,但并未被其美景所吸引,而是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这表明诗人在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 松影落衣斑:月光透过松树,投下斑驳的影子,落在诗人的衣服上。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平和。
-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这首诗创作于王守仁升任南京刑部主事之后,他在北京担任吏部主事后再次入朝觐见皇帝。在此期间,王守仁经历了官场的起伏和个人思想的深刻转变。
- 王守仁(1472年-1529年),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他在哲学领域有极高的成就,主张“心即理”,强调内心修养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守仁的《山中示诸生五首·其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它展现了王守仁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邃思考和对人生的独到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性和宇宙真理的探索,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