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杨柳覆茅楹,饮马春流更一登。
坐久逐忘归路夕,溪云正泻春山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意和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方法。此题考核考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其情感和思想。同时要求考生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语句分析诗歌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回答。
“水边杨柳覆茅楹,饮马春流更一登。”意思是,水边有杨柳掩映着茅檐,饮马于春水之流更添一登。
“坐久逐忘归路夕,溪云正泻春山青。”意思是,坐在亭子里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眼前是潺潺的溪流,倒映着那苍翠的群山。
【答案】
译文:
我来到功德寺投宿,看到水边的杨柳掩映着茅草屋的檐头,我在春天的河水中饮马,又登上了一次山岗。
我久坐不动,不知不觉到了日暮时分,只见溪流潺潺,倒映着苍翠的群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色的写景诗,诗人在寺庙里投宿时,看到周围环境幽静优美,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
首句“水边杨柳覆茅楹”,写寺庙的四周环境。这里水边、山腰都有杨柳,而寺院则建在水边的高台之上,所以“柳”字用得非常妥帖。次句“饮马春流更一登”,写投宿之后的感受。作者在寺庙内投宿后,觉得十分幽静,于是信步行至山下,观赏风景。这一句中的“更一登”表明他这次登山的目的。
第三句“坐久逐忘归路夕”,写诗人下山后的情形。由于在寺庙内投宿的时间很长,所以当他走出寺庙的时候,已经天色已晚,看不见归路了。
最后一句“溪云正泻春山青”,写诗人在山间行走时看到的景色。“溪云”即山间溪涧中的云雾,它随风飘洒,随着山势流动,仿佛随时都会从山上流下来。这时诗人正好走在一条曲折的小路上,因此说“正泻”。而“春山”就是山间那葱郁的树木,因为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所以这里的春山也显得格外生机盎然。这句诗以动衬静,写出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的所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