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隶清虚府,今藏般若函。
白头宗老子,黄面礼瞿昙。
空色元无定,禅铉任所参。
但知心是一,何用教分三。

【注释】

清虚府:指道家的清静无为,虚寂虚无。般若函:佛教经典。宗老子:指老子。礼瞿昙:指瞿昙(即迦叶摩腾)尊者。空色元无定:空色,佛教语,指一切事物的虚幻性。禅铉(xuàn):禅宗所修之法。分三:佛教语,指三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心是一:《楞严经》云:“一心具足十方如来智慧。”一即是十方如来的同一本心。教分三:佛教语,指三种不同的教义。

赏析:

《广德观》,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广德观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佛道合一的深刻理解。

开头两句“昔隶清虚府,今藏般若函”,描述了广德观从曾经的清虚府到如今收藏般若函的历史变迁。这里的“清虚府”和“般若函”都是佛教用语,分别代表着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教的经典。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佛教和道教的相互融合和影响。

接着两句“白头宗老子,黄面礼瞿昙”,描绘了广德观中供奉的两位重要的佛教人物——老子和瞿昙的形象。这两句诗以“白头宗老子,黄面礼瞿昙”形象地表现了这两位重要人物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广德观的宗教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两位重要人物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两句“空色元无定,禅铉任所参”,进一步阐述了佛道合一的思想。这里,“空色元无定”指的是佛教中的“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没有固定的形态。而“禅铉任所参”则是说禅宗的修炼方法可以随意选择,不受限制。这两句诗表达了佛道合一的思想,认为佛教和道教可以相互融合,共同追求真理。

最后两句“但知心是一,何用教分三”,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这里,“心是一”指的是佛教所说的“一心具足十方如来智慧”,意味着只有通过修炼自己的心性,才能真正实现佛道合一。而“何用教分三”则表示没有必要再区分佛教和道教的不同教义,因为它们都是为了追求真理的共同目标。

这首诗通过对广德观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佛道合一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描绘了广德观的宗教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和道教的尊重和敬仰。同时,它也体现了佛道合一的思想,认为佛教和道教可以相互融合,共同追求真理。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