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孤烛在,风雨送凄凉。
病骨秋加瘦,羁愁夜并长。
自应强饮食,谁复问衣裳。
蟋蟀如相念,时来啼近床。

【注释】

不眠:失眠

病中雨夜二首

不眠孤烛在,风雨送凄凉。——不眠的孤烛陪伴着诗人度过漫长的夜晚,风雨交加更增添了凄清之感。

病骨秋加瘦,羁愁夜并长。——病中的身躯更加消瘦,羁旅的愁绪也随着夜晚的延长而加重。

自应强饮食,谁复问衣裳。——自己应该坚持饮食,但又有谁会关心衣服呢?

蟋蟀如相念,时来啼近床。——《诗经·豳风》有“蟋蟀在堂,终岁不入;岁时既至,为余能鸣”之句。这里用其诗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病中雨夜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二首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全诗共四句,内容十分简练,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高度精炼和概括艺术的能力。

前两句“不眠孤烛在,风雨送凄凉”,以“孤烛”起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处病室、夜半难眠的情景。“不眠”点明时间,“病中”点明缘由,“孤烛”又渲染了一种孤寂的气氛,这几句把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营造出来,为下文蓄势。接着“风雨送凄凉”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风雨”二字,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和气候的寒冷,而且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诗人面对这样的天气,自然会感到心情更加沉重,所以“不眠”也就不难理解了。

后两句“病骨秋加瘦,羁愁夜并长”是说,由于身体衰弱,再加上旅途的劳顿,使本来就已经瘦弱的身体更加不堪重负,因此感到更加疲惫。“羁愁夜并长”更是将思乡之愁与旅途之苦融为一体。这两句虽然写的是“病”与“愁”,但是诗人却从“病”与“愁”两个方面来展开,从而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自应强饮食,谁复问衣裳”是说,尽管身体已经如此虚弱,但自己仍然应该勉强吃些东西,以免生病,毕竟还有朋友牵挂着自己。可是又有谁会真正关心自己的冷暖呢!“谁复问衣裳”中的“复”是再次的意思,可见诗人对于友情的珍惜,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以及深深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简洁、朴素而又富有韵味,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