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献奇璞,号泣足见伤。
宋愚得燕石,什袭固以藏。
至宝终自白,瓦砾归粪墙。
遭时自重轻,没世谁短长。
仪秦乃赫赫,孔孟徒遑遑。
仁义信迂阔,功利足富彊。
举世已如此,念之热中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的内容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译文:

杂诗
楚人献奇璞,号泣足见伤。
宋愚得燕石,什袭固以藏。
至宝终自白,瓦砾归粪墙。
遭时自重轻,没世谁短长。
仪秦乃赫赫,孔孟徒遑遑。
仁义信迂阔,功利足富彊。
举世已如此,念之热中肠。

我们逐句解读:

  1. 楚人献奇璞,号泣足见伤。
    注释:楚国人献给皇帝一块奇异的石头,他哭泣着说这是被伤害过的。

  2. 宋愚得燕石,什袭固以藏。
    注释:宋朝的愚蠢之人得到一块燕石,非常小心地收藏起来。

  3. 至宝终自白,瓦砾归粪墙。
    注释:真正的宝石最终会显露出它的光彩,而那些破碎的瓦片和石头只能归为粪土。

  4. 遭时自重轻,没世谁短长。
    注释:面对时代潮流,我们应该谨慎行事,否则没有一个人能够长久生存。

  5. 仪秦乃赫赫,孔孟徒遑遑。
    注释:秦国非常显赫,儒家和墨家却显得有些慌张。

  6. 仁义信迂阔,功利足富彊。
    注释:追求仁义被视为迂腐,只有追求功利才能使国家富强。

  7. 举世已如此,念之热中肠。
    注释:全世界都已经这样,我对此感到十分焦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楚人和宋人的行为,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正和道德的沦丧。楚人为了一块石头而哭泣,而宋人却在贪婪地收集燕石。这反映了社会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超过了对道德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楚人和宋人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论,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人用辛辣的讽刺手法,批评了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个人的贪婪行为,呼吁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关注道德修养和社会公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