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掩秋色,苔径净无尘。
人迹虽罕至,简编良可亲。
修篁度凉飔,高梧落繁阴。
时应散幽寂,采药过中林。

【解析】

此诗首联点明时间与环境,写秋景;颔联写秋色之“静”;颈联写秋景中之“动”,写修篁、高梧;尾联写人对幽寂的打破。

【答案】

译文:衡门(低矮的土墙)掩着秋色的深翠,青苔小路显得格外洁净。很少有人到访,简编书籍却能引起我的亲昵之情。修长的竹子传来阵阵凉风,高大的梧桐落下了浓密荫翳。这时应该摆脱幽寂,采些草药路过树林。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描绘出一幅幽深僻静的山林图。诗的前两句,先从空间落足,描写出一片秋色。“衡门掩秋色”,是说衡门被秋天的色彩所覆盖,而“苔径净无尘”则是在衡门之外,又勾勒出一条青苔小径,它静静地伸向远方,似乎没有一丝尘埃。这样,就为下文的“简编良可亲”作了铺垫。

“人迹虽罕至”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简编”即简素,这里指书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尽管很少有人到这里来,但我可以尽情地阅读书籍,亲近简编。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修篁度凉飔”,“高梧落繁阴”。这里,诗人把视线移向了树木。“修篁”即高竹,“凉飔”即清风。这两句诗意是:高高的竹林里吹过一阵清爽的微风,高大的梧桐树下也投下了浓重的树荫。

尾联“时应散幽寂,采药过中林”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生气和活力。“中林”是树林深处,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幽寂”。“散幽寂”是说消除那种幽静的气氛,“采药过中林”则表现了诗人要在这树林深处采药治病的急切心情。

此诗以“应”字领起,使整首诗洋溢着一股勃勃生机。诗人在描写幽静的山林时,既写出了它的清静,又写出了它的生命,从而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