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转西壁,歌筵渐徙东。
一尊贫对客,百事懒如翁。
雁皦霜华外,虫栖露草中。
今年秋更好,才得此欢同。
【注释】
草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明月转西壁:皎洁的月光转着向西照在墙壁上。
歌筵:指宴会上的歌舞宴席。
一尊:一杯,一杯酒。对客:招待客人。
百事:各种事情。懒如翁:像老人那样懒散。
雁皦(jiǎo)霜华外:大雁飞过洁白的霜花之上。
虫栖露草中:虫子躲在露水打湿的草丛中。
秋更好:秋色更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作于大历元年(766)八月,诗人当时居住在成都草堂,与友人相会,饮酒赋诗,抒发情怀,以排遣忧愤之情。
首句“明月转西壁”,点明时间是夜晚。月亮西移,说明夜已很深了;明月照壁,说明室内灯光明亮,可见主人宴饮之盛。“月转”二字,用得十分准确而形象。接着写“歌筵渐徙东”。歌筵,指宴席。徙,移动。意思是说宴席逐渐向东方移动,这是由于主人和宾客都累了,需要休息的缘故。
第二句“一尊贫对客”,写宴席上的酒菜不多,只有一尊,主人自己只能对客独酌。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三四句“百事懒如翁”,写宴席上的其他事情,都懒得应付。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衰老体倦,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不满。
五六句“雁皦霜华外”,写大雁飞过天空,飞过了洁白的霜花。“雁”字点出季节,“皦”字写出雁声清脆悦耳。“虫栖露草中”,是说蟋蟀等昆虫停在露湿的草叶上。“皦”、“栖”二字,写出了秋天的景象。这一句描写了秋天特有的景色:天高气爽,露水晶莹。
最后一句“今年秋更好,才得此欢同”,写今年秋天更好,能够与老朋友欢聚一堂。这既是对前面景物描写的总结,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这首诗写得很有情致,情景交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杜诗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