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晏后几春秋,宴里张鋋见汝不?
岂怕子明饶舌辈,闭精行气在山头。

注释:

石龟:用石头做成的龟,这里指石龟。

巴西:指张鋋,字子明。晏后几春秋:经过几年的时间了。

宴里:山名,在今四川宜宾市境内。

张鋋:字子明,是唐玄宗时的一位官员,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臣李林甫,被贬谪为辰州刺史。

不:同“否”。

岂怕:不怕。

子明饶舌辈:你那些多嘴多舌的人。

闭精行气:闭关养气,修炼道术。

行气:指修道,炼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名叫张鋋的友人的赠诗。诗人通过描写石龟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遭遇的同情和担忧。

首句“石龟”直接点题,引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用石龟这一形象,寓意着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石龟作为古代的一种动物,象征着坚毅、忠诚和永恒。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他对友人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友情。

次句“巴西晏后几春秋,宴里张鋋见汝不?”中的“晏后几春秋”是指经过了数年的时光,这里的“晏”字原意为安静的意思,在这里则表示岁月静好,时光荏苒。而“几春秋”则表示时间的流转,暗示着友人已经远离了我们多年。

第三句“岂怕子明饶舌辈,闭精行气在山头。”中的“岂怕”则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决心,他不怕那些多嘴多舌的人的闲言碎语,而是要坚定信念,修炼道术,以求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态度的豁达。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诗人通过对石龟的形象描绘,以及对其好友的深情寄寓,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如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友情的重视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