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呼元锐处晦及陶泓,相与羿送楮先生。
披图喜甚复戏赋此。
披图:指展玩图画。元锐、处晦、陶泓,皆晋人。元锐善书,处晦工画,陶泓善诗。羿送楮先生,见《世说新语•文学》注引《晋纪》:“桓温为征西将军,时庾太尉在温府,温令温彬与笺曰:‘今岁征西欲得吴郡买地八顷,当使殷浩致之。’殷答曰:‘若尔,当以宅边隙地八亩寄君。’既而殷果致其地。”后以“羿送楮先生”谓互相赠答。《文苑英华》卷七五○载殷浩有《与殷渊源书》云:“今岁征西欲求地于吴,故遣褚先生来,道吾意耳。……吾将与足下共之。若足下相许,吾便请褚来;如不可,当别作计。’又《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答殷渊源书》云:“吾今欲与足下共一掷,未知如何?”是殷浩与殷渊源互相赠答之事亦多有之。盖殷浩自恃才学而傲物,故屡遭谗谮,终于被废。后人因以“羿送楮先生”称互相赠答之词。此处指诗人对友人的书信表示欣喜,并戏仿前人互相赠答的形式作答。
醉呼元锐处晦及陶泓,相与羿送楮先生。
处晦:晋人。元锐:晋朝人,字处晦,有才学。陶泓:晋时名儒。元锐曾向陶泓索纸写《兰亭集序》,陶不予。元锐于是大醉,用墨涂去陶泓所题,再重写,并题《兰亭集序》。见《晋书•王羲之传》。后因以“处晦”“元锐”为同义词,或写作“元睿”。《晋书•王献之传》载:“(献之)每从(谢安)游,辄唤之‘官奴’,或呼‘小家子’。”(《世说新语•言语》“官奴”句注引《续晋阳秋》云:“献之字子敬。谢万常呼之‘小家儿’。”)。相与:《汉书•东方朔传》:“朔尝侍酒,帝尝赐千金璧大碗,朔乃受,跪进曰:‘今日始知入木深处矣!’朔遂诣柏树每伐一树,县大金,以示群臣,然后食。臣朔幸得蒙恩,窃慕大王开秘阁,发灵馆,对神属爵,则朔所愿也。”后因以“相与”指彼此共同行事。这里用典意谓诗人与友人相互酬答,互赠书信。羿送楮先生,见上引。言二人以书信形式互相酬答。据《世说新语•文学》载王右军《道边苦李子》诗:“寒夜读书忘却眠,锦窗雪光近碧天。中庭树色杂风雨,寒沙乱点差差绿。”殷浩《答殷渊源书》云:“今岁征西欲求地于吴,故遣褚先生来,道吾意耳。”可见“羿送楮先生”即指互相赠答之意。
赏析:
这首诗是和友人间的唱和之作。起二句写诗人接到友人书信后的喜悦之情。接着两句说收到朋友的来信后,诗人就拿起笔来作答了。三、四句写诗人和友人之间的相互酬答。“羿送楮先生”,取喻于两人之间互相酬答的情形。《晋书•王献之传》记载王献之“每从(谢)安游,辄唤之‘官奴’,或呼‘小家子’。”这里用典意谓诗人和友人相互酬答,互赠书信。最后两句意谓和友人一起喝酒,畅谈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