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瓢者厌喧,听松者嫌静。两翁总多事,未到相忘境。
与物同委蛇,妙于无所期。此泉如此人不齐,道士弗爱我爱之。
我欲赋诗泉上题,道士笑云泉不知。
【注释】
弃瓢者:指不汲水的人,比喻隐士。嫌:嫌弃。相忘境:彼此忘却的境界。委蛇: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道士弗爱我:道士不爱我,却爱那泉水。
【赏析】
《玉泉院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描绘了隐士与道士的交往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羡慕之情。全诗意境清雅,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首联“弃瓢者厌喧,听松者嫌静”,写隐士与道士的不同喜好。弃瓢者厌喧,即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人;而听松者嫌静,则是指那些喜好清静、喜欢在松树下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的人。这两句通过对比来描绘出两位隐士的不同特点。
颔联“两翁总多事,未到相忘境”,进一步描绘出两位隐士的特点。他们总是忙于各种事情,即使没有见面也难以忘记对方的存在。这两句通过描绘隐士们忙碌的生活和他们对彼此的重视来表达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颈联“与物同委蛇,妙于无所期”,则更进一步描绘出两位隐士的高尚品质。他们与世间万物一样悠然自得,不追求名利,只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两句通过对隐士们的生活状态的描绘来表达出对他们的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
尾联“此泉如此人不齐,道士弗爱我爱之”则再次强调了隐士与道士的不同之处。虽然隐士们与外界的联系较少,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非常丰富的,他们能够欣赏并喜爱周围的一切美好事物。而道士则不同,他们更注重内心世界的修炼和提升,对外界的事物并不那么关心。这两句通过对隐士和道士之间的对比来表达出作者对隐士们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出了隐士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士们的羡慕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士的看法和态度,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