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励苦节,恒在造次间。
造次苟不念,履霜成冰坚。
邪蒿岂不美,恶木岂不繁。
虽劳亦不息,虽饥亦不餐。
顾此夙尚乖,浊泾溷清澜。
胜母里不入,朝歌邑还辕。
往哲有明戒,君子防未然。
诗句解读与赏析:
- 君子励苦节,恒在造次间。
- “君子”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 “励苦节”表明他们致力于保持艰苦的节操和正直的品质。
- “恒在造次间”表示这种坚持和努力始终如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曾放弃。
- 造次苟不念,履霜成冰坚。
- “造次”指紧急或临时的情况。
- “苟不念”表示如果在这种紧急关头没有考虑到长远后果。
- “履霜成冰坚”比喻小事不注意可能发展成大事,小问题如果不解决可能会变成大问题。
- 邪蒿岂不美,恶木岂不繁?
- “邪蒿”指不好的草。
- “恶木”是指有害的树木。
-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观点,即表面上看似美好的东西可能背后藏有隐患,而外表粗犷的反而可能更有用。
- 虽劳亦不息,虽饥亦不餐。
- “虽劳亦不息”表示即使劳累也不停歇。
- “虽饥亦不餐”表示即使饥饿也绝不吃食。
- 这两句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不放弃。
- 顾此夙尚乖,浊泾溷清澜。
- “顾此”指的是回头看。
- “夙尚”意味着一直以来的喜好或习惯。
- “乖”是违背或不一致。
- “浊泾”指浑浊的水沟,“清澜”指清澈的波浪。
- 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行为的反思,意识到之前的做法可能已经偏离了正确的道路。
- 胜母里不入,朝歌邑还辕。
- “胜母”通常指贤明的母亲或道德高尚的榜样。
- “里不入”表示不再进入这个领域。
- “朝歌邑还辕”可能是指在一个曾经是繁华的地方现在却已荒废,不再去那里。
- 这反映了一个人从过往的辉煌到后来的反思,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并决定不再重蹈覆辙。
- 往哲有明戒,君子防未然。
- “往哲”指的是以前的智者或前辈们。
- “明戒”意味着明确的警告或告诫。
- “防未然”是指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 这两句强调了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且要提前做好防备的重要性。
译文:
君子们总是努力保持艰苦的节操,他们的坚持从未改变,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不会动摇。一旦在关键时刻忘记了初心,就如同踩到了薄薄的霜气,可能就会结出坚硬的冰块。虽然看到邪恶的事物并不欣赏,但看到恶劣的树木也不会退缩。尽管经历了劳累也不放弃,即使是饥饿也绝不进食。然而回首往事,发现自己的爱好或习惯已经变得背离正道,就像那些被污染的清水和原本清澈的河流混杂在一起。那些值得尊敬的人不再进入那个领域,那些曾繁华的地方如今也已经荒废无人。从这些经历中,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之前的决策是错误的,因此下定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生活、道德选择时的态度和变化。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成长和反省,也揭示了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行为差异,诗歌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和警惕,才能避免走向错误的方向,保持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生方向。同时,这首诗也鼓励人们要有远见,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有力,寓意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经典的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