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因散华甸,灵景耀神圻。
东序盛玉帛,南面垂裳衣。
五岳毕效灵,八荒殚同归。
欣欣木德荣,郁郁皇风熙。
矞云从何来,欲抱红日飞。
微风忽吹去,使我心徘徊。
春山黄鸟鸣,离筵醉斜晖。
滔滔江汉流,此会当何时。
凤凰鸣高冈,载见终来仪。
文明正兹日,忽叹知音稀。

【注释】

祥:吉祥。因:沿。散华甸:犹言“散花甸”。即指边陲之地,边疆地区。灵景:指神境、仙境。耀:辉映。东序:指东方的礼乐制度,也泛指朝廷。盛玉帛:指朝贡之物。垂裳衣:指天子之服。五岳:指中州(今河南一带)、河淮之间、山西、陕西、甘肃和青海一带。毕效灵:指都应神灵的保佑。殚:尽,竭尽。木德:指春季万物萌生,如树木发芽一般。郁郁皇风:指皇帝圣德所感召的和煦之风。矞云:指五彩祥云。红日:指太阳。微风:这里指和煦的春风。徘徊:形容心绪不定的样子。春山黄鸟鸣:春天山中黄莺鸣叫。离筵:别宴。醉斜晖:在晚霞中饮酒。滔滔江汉流: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奔流。此会当何时:什么时候能重聚?凤凰鸣高冈:凤凰飞向高山。载见:将见。终来仪:指将要到来。文明正兹日:指今日国家文明兴盛之时。忽叹知音稀:突然感到知音难求。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郑舍人奉旨出使岭南,临行之际与友人相会,席间作此词以赠。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及对知音难得之感伤。

开头四句写友人即将南行,自己则留北地,因而有离别之情。“祥”“灵”是吉祥、神圣,故“祥因散华甸”,即吉祥之神降临于边疆之地;“灵景耀神圻”,“灵景”指神仙境界,“神圻”指帝王疆土,故说吉祥之神降临于帝王之境。“东序”、“南面”皆指朝廷,故说吉祥之神降临于朝廷。“东序盛玉帛”指朝廷上进献玉帛之多,而“垂裳衣”是指天子之服,故说吉祥之神降临于天子之国。这两句用“祥”“灵”两字,把吉祥之神降临于边陲、朝廷、天子之国写得十分贴切。

以下八句写吉祥之神降临后的种种好处。“五岳毕效灵”一句,是说吉祥之神降临后,中州、河淮之间等地都将受到神灵的保佑。“八荒殚同归”三句,是说吉祥之神降临后,全国各地都将会归于太平。“欣欣木德荣”,是说吉祥之神降临后,草木都长得茂盛。“郁郁皇风熙”,是说吉祥之神降临后,皇帝圣德所感召的和煦之风弥漫天下。以上八句从正面描绘了吉祥之神降临之后的好处。

九至十四句写吉祥之神降临后带来的各种好处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矞云”二句,是说吉祥的云雾飘然而至,仿佛要把红色的太阳抱起来似的。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吉祥之神降临时的景象,使人感觉到一种神秘的气氛。“微风忽吹去”二句,是说忽然之间微风吹拂而去,使人感到心神不宁。“春山黄鸟鸣”二句,是说春天里山中的黄莺鸣叫,使人联想到分别的时刻。“离筵醉斜晖”二句,是说在夕阳下的宴会上喝酒,醉意朦胧之中想起别离的情景。“滔滔江汉流”二句,是说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奔腾不息地向前流去,使人产生惜别之情。最后两句,是说吉祥之神降临后,天下太平,君臣和睦,但此时却感到知音难得。这二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上的一种现象。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先写吉祥之神来临后所带来的好处,然后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景象来渲染气氛,最后又以惜别之情来结束全诗,使全诗前后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