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轩皇国,天寒郭隗台。
客程残月尽,岁事一花开。
雁向衡阳去,云从碣石来。
乾坤无定迹,旅思若为裁。
【注释】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郭隗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招贤台。
【赏析】这是一首纪行诗,是作者旅途中所作。全诗写景叙事相结合,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的羁旅之思和忧国伤时的感时之情。
首联“水落轩皇国,天寒郭隗台”,是说:国家水枯,君王已死;天气寒冷,高士归隐。“轩皇”指轩辕黄帝,“郭隗”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两句是点题,说明诗人此行是在秋天,而且是在北方。
颔联“雁向衡阳去,云从碣石来”,是说:大雁南飞,飞向衡阳(今属湖南),云彩飘荡,来自碣石(今河北昌黎县西北)。这四句是写景,以动衬静,渲染出一片萧瑟凄凉的气氛,与前面两句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前面的哀怨之情更加深挚。
颈联“乾坤无定迹,旅思若为裁”,是说:天地间没有固定的踪迹;我漂泊他乡,不知归宿,我的思绪如一团乱麻,无从剪断。这两句是写情,抒发了诗人的愁思。“乾坤”、“旅思”两词,都写出了他心中的茫然之感。“无定迹”,也表明了他的孤独无依;而“旅思若为裁”,更表现了他的无可奈何、无所适从。
此诗语言质朴,意境清远,风格苍凉悲切,是唐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