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向何尘内,随缘转性珠。
自非趋寂灭,人妄见空无。
野日山房掩,寒声雨叶枯。
昔依松柄处,抆泪一灯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此诗为五言绝句,全诗四句。

首联“过月公故庐,又向何尘内,随缘转性珠”,写诗人来到月公的故居,发现故居已经荒废,不禁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转”字用得很巧妙,把人的生命比作一粒“性珠”,随着时间的变化,性珠会不断地转动,直到最后消逝。

颔联“自非趋寂灭,人妄见空无,野日山房掩,寒声雨叶枯”,写诗人在月公故居里看到的景象。这两句中,“野日山房掩”一句是关键。诗人站在山房前,看着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着山房,山房渐渐隐入黄昏中。而那残阳的余辉却给山房增添了一层凄冷之感;再加上山风呼啸,雨打落叶的声音也显得十分凄凉。

颈联“昔依松柄处,抆泪一灯孤”两句,写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松树的枝桠上依偎着,那时只有一盏孤独的灯光陪伴着他。这两句看似平常的描写,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之感。

尾联“野日山房掩,寒声雨叶枯,昔依松柄处,抆泪一灯孤”,是全诗的结语。这两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诗人在山房前看着夕阳西下、残阳如血、风雨交加、落叶满地的凄凉景象,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曾在松树的枝桠上依偎着的情景。这时,诗人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的孤独和寂寞,不禁流下了泪水。这泪滴落在了一盏孤独的灯上,使得灯变得格外的孤单。

【答案】

①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②首联:“过月公故庐,又向何尘内,随缘转性珠。”意思是:路过月公故居,又看到了什么尘埃?一切都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③颔联:“自非趋寂灭,人妄见空无,野日山房掩,寒声雨叶枯。”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追求寂灭的境界,人们就会见到空虚而无物的状态。夕阳映照下的山房渐渐消失在落日余晖之中,雨打落叶的声音也变得凄凉。④颈联:“昔依松柄处,抆泪一灯孤。”意思是:从前我常常倚靠在松树枝桠上,那时候只有一盏孤独的灯陪伴着我。⑤尾联:“野日山房掩,寒声雨叶枯。昔依松柄处,抆泪一灯孤。”意思是:夕阳映照下的山房渐渐消失在落日余晖之中,雨打落叶的声音也变得凄凉。以前我经常倚靠在松树枝桠上,那时候只有一盏孤独的灯陪伴着我,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人,泪水滴落在一盏孤独的灯上,灯显得特别孤单。⑥赏析:此诗以月公故居为背景展开叙述。诗的前两联通过对月公故居荒凉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后两联则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回忆了自己曾经孤独而寂寞的日子,抒发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