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谁更问归期,十载穷栖耐别离。
脱钏为供宾客醉,寄书不作女儿悲。
豪场志业终迟就,病榻羸姿已莫支。
悔不闭门同井臼,一生青案对元眉。

【注释】

①九月初八出门: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登高之习。

②行:指出行或外出办事。

③谁更问归期:意谓此行何时能回家。

④十载穷栖耐别离:意谓在十年的穷困中忍受离别的煎熬。

⑤脱钏为供宾客醉:意谓摘下玉镯来招待宾客,让他们喝醉酒。

⑥寄书不作女儿悲:意谓写信不能表达儿女情深。

⑦豪场志业终迟就:意谓豪情壮志的事业终归难以实现。

⑧病榻羸姿已莫支:意谓躺在床上衰弱的身体已支撑不住。

⑨悔不闭门同井臼:意谓后悔当初没有关门与家人一起劳作。

⑩一生青案对元眉:意谓一生只能对着未尽的鬓发和未干的眉毛叹息。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之作,作于大历三年(768)秋,时年五十九岁。

首联写自己此次出外,将有一番作为,然而谁去问他的归期,他已十年穷居在外,饱受分离之苦了。这两句一扬一抑,跌宕生姿。“谁更问归期”,表明自己此次外出,非同小可,因而有人关切地询问起归期来了。而诗人则以“十载穷栖耐别离”作答,表示自己的归来之日还遥遥无期。

颔联写自己为亲友们准备了酒肴,殷勤款待;并写信给妻子说:“你千万不要因为思念我而悲伤。”这一联,语浅意深,表现了诗人在贫困中仍不忘朋友,且关心妻子的心情。

颈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豪场”句意谓豪气冲天的事业终归难以如愿。“病榻”句,说自己因病卧床,已经支撑不住了。这里“病榻”是虚写,实际上是指自己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身体十分虚弱。“病榻羸姿”四字,把诗人一生所遭受的坎坷经历和不幸的命运概括得淋漓尽致。“悔不闭门同井臼”二句,写诗人对自己当初没有与妻子一起劳作、过清苦生活而感到后悔。这句是实写,也暗含着对当时官场黑暗、政治腐败的不满。

末联写诗人一生只能对着未尽的鬓发和未干的眉毛叹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全诗语言平易流畅,风格沉郁苍凉,反映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政治理想破灭后所产生的抑郁之情。

诗中虽未直接提及自己的身份,但从其内容来看,诗人是一位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封建士大夫。他长期受到排挤和打击,最后被迫辞官退隐,过着清苦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