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尝欢味便分携,消瘦沉吟几日疑。
只恐爱迷犹有误,莫因明慧更成痴。
拚教皓质君前露,忍遣丹心妾自知。
底事料伊非薄幸,百般迁就顺人时。

【诗句释义】

才尝欢味便分携,消瘦沉吟几日疑:才刚品尝了欢愉的味道就立刻分离,消瘦和深思了几天才怀疑。

只恐爱迷犹有误,莫因明慧更成痴:只怕陷入爱情的迷惑而产生错误,不要因为智慧而陷入痴迷之中。

拚教皓质君前露,忍遣丹心妾自知:情愿在君前展示纯洁的肌肤,也不忍让一颗忠贞之心被自己知道。

底事料伊非薄幸,百般迁就顺人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没有薄情,而是百依百顺地顺应着世俗的眼光。

【译文】

刚刚体验过甜蜜的恋情就立刻分手,瘦削憔悴几天后才疑惑是否真的爱错了。

只怕陷进爱情的迷雾中而产生错误,不要因为聪明而陷入迷恋之中。

宁愿让自己在君前展现纯净的身体,也不愿让忠诚的心被自己所知。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薄情,而是在世俗眼光下百依百顺。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男女之间情感纠葛的作品。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在一段感情中的迷茫与挣扎。

首句“才尝欢味便分携”,描绘了主人公刚刚品尝到恋爱的滋味便迅速分手的情景。这种突然的转变,让人感到困惑与失落。接下来两句“消瘦沉吟几日疑”,进一步描写了主人公在分手后的痛苦和迷茫。她消瘦憔悴,沉思不已,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这里的“消瘦”和“沉吟”都暗示了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诗人并没有止步于此。他通过“只恐爱迷犹有误”这一转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和疑虑。他认为,如果不能正确处理爱情中的问题,很容易陷入错误的境地。这里,诗人巧妙地将爱情与智慧相提并论,指出单纯的情感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智慧来指导。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主张应该保持纯洁的自我,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同时,他也认为不应该过于执着于爱情,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这里的“明慧”和“痴”都是比喻用法,分别指智慧和痴迷。而“皓质君前露”和“丹心妾自知”则分别描绘了主人公在他人面前的纯洁形象和她内心的忠诚。

最后两句则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和升华。他质问对方为何没有薄情,并表示理解她的无奈。这里的“非薄幸”是对“薄幸”一词的否定,强调了对方的真挚感情。而“百般迁就顺人时”则揭示了她对现实妥协的态度和对传统观念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描述主人公在感情中的迷茫和挣扎,以及她对爱情的处理方式,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地位和态度。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看法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