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若有晚潇潇,一榻余香篆字烧。
怕忆忧欢十年事,只今切莫到芭蕉。

梦后闻雨

若无若有晚潇潇,一榻余香篆字烧。

怕忆忧欢十年事,只今切莫到芭蕉。

【注释】

若无:仿佛有的样子。

若有:仿佛没有的样子。

潇潇:小雨纷纷的样子。

榻:卧具。

余香篆字烧:指用香篆在枕席上熏烧的香味。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客游他乡,夜不能寐时所作。诗中描写了一幅幽寂清冷、空灵迷蒙的意境画面,抒发了诗人对故园生活的怀念和羁旅之苦。

首句起笔“若无若有”四字,便为全诗定下了一片朦胧的境界。“若无”与“若有”,“若”字是关键所在。这四个字,既表明了雨的虚无缥缈、似有似无的幻相,又暗示出诗人那种如梦如幻、似真似假的心境。这种心境,正是由眼前这潇潇洒洒的细雨所引起的。“晚潇潇”三字,不仅写出了潇潇细雨的时序特点,也烘托出了诗人那孤凄寂寞的情怀。“晚”字,既是实写雨点落时的时间,又是虚写自己夜不能眠时的时间。“一榻余香篆字烧”,则以嗅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诗人那幽静清冷的氛围。篆字烧,即用篆书刻写的香篆,其香犹存而人已逝。这一细节,既渲染了环境的气氛,又烘托出诗人那孤独凄凉的心态。

次句“怕忆忧欢十年事”,进一步抒写了作者那悲愁抑郁的心情。“忧欢”,既指个人生活中的忧乐喜怒,又指社会政治上的荣辱得失。“十年事”,既指诗人所经历的十年风雨,又暗指自己客居异乡、飘泊不定的处境。此句以反诘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追念之情;同时,又通过“怕”字的运用,表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忍离去的感情。

末句“只今切莫到芭蕉”,则是诗人面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和抉择。“只今”二字,既表示现在,又暗含今后。“到芭蕉”三字,既写出了芭蕉叶的茂盛繁密,又暗示了诗人那孤身一人、无所依托的凄凉处境。“切莫”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的决心,又透露出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又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世漂泊的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潇潇细雨的描写和诗人心境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生活的怀念和羁旅之苦的情感。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悲剧性。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在于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及其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