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多在石湖西,草色新年绿未齐。
亭子半开修竹里,一帘春雨鹧鸪啼。
【注释】
许子厚:即许浑,唐代诗人。
石湖:地名,在今浙江省桐乡县南。
修竹:长成竹的竹子。
鹧鸪啼(zhè gū tí):鹧鸪鸟的叫声,常在黄昏时发出,声调凄切悲凉。
赏析:
许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五律见长,其诗语言清丽、音韵和谐,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好山多在石湖西”,直接点明了地点——石湖西面的好山。石湖位于浙江嘉兴市,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的好山是指那些连绵起伏、巍峨壮观的山脉。诗人通过对这些好山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第二句“草色新年绿未齐”,则转向了对春天的描绘。诗人用“新年”这个词汇,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而“草色”则形象地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通过观察,发现虽然春天已经来临,但草地上的草木仍然不够茂盛,呈现出一片青翠欲滴的状态。这句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春天的期待和怀念之情。
第三句“亭子半开修竹里”,则是对诗人所处环境的具体描绘。诗人坐在一座小亭子里,周围生长着茂密的修竹。这里,“亭子”指的是一种小型建筑物,通常用来供人们休息或赏景。而“修竹”则指那些高耸入云、笔直挺拔的竹子。诗人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人雅士,他们在亭子里吟诗作画,享受着宁静的生活。
最后一句“一帘春雨鹧鸪啼”,则是对整个场景的升华。诗人抬头望去,只见天空中飘洒着细雨,仿佛一幅水墨画一般。而在这春雨中,一只鹧鸪鸟停在窗台上,它的鸣叫声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表达,这首诗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